无双国医/国医:一个人撑起一家三甲医院(513)

作者:君子如珩 阅读记录

“是大热之像吗?”

叶英云也凑上前去,等党思平诊过脉,急忙对患者道:“舌头我看一下。”

患者张开嘴巴,叶英云和云珩等好几个人都看了一下患者的舌苔。

“苔黄!”

“苔黄,脉象洪大,这是大热之证啊,怎么可能?”

党思平和叶英云等人都有些不敢相信。

“云珩真厉害。”

叶英云道:“所以说,咱们遇到患者的时候一定要小心求证,不能贸然下结论。”

云珩:“.......”

我又说什么了吗?

我这会儿好像一句话都没说好吧?

屈同文也有些懵,怎么和云珩扯上关系了,云珩这会儿好像没说什么吧,说了半句话就被人打断了,怎么扯到云珩真厉害?

“大热之像?”

岳少江微微沉吟:“难道说患者其实是阳结之证?”

阳结之证一般分为阳明经证和阳明腑证。

阳明经证,是指阳明病邪热弥漫全身,充斥阳明之经,肠中并无燥屎内结所表现出的临床证候。又称阳明热证。

临床表现为身大热,大汗出,大渴引饮,脉洪大;或见手足厥冷,喘促气粗,心烦臜语、舌质红、苔黄腻。

阳明腑证,是指阳明经邪热不解,由经入腑,或热自内发,与肠中糟粕互结,阻塞肠道所表现出的临床证候。又称阳明腑实证。临床是症以“痞、满、燥、实”为其特点。

临床表现为日哺潮热、手足汗出,脐腹胀满疼痛,大便秘结,或腹中转矢气,甚者谵语,狂乱,不得眠,舌苔多厚黄干燥,边尖起芒刺,甚至焦黑燥裂。脉沉迟而实;或滑数。

“阳结?”

党思平道:“可患者除了大便不通,并没有比较明显的阳明证症状呀。”

“云珩,你怎么说?”林永刚询问云珩。

“你们看患者的眼睛。”

云珩仔细看着患者的面相,道。

“哎呀,患者的眼睛好像有点目赤。”

林永刚道。

“不错,不错。”

叶英云点着头:“大家仔细看,患者的眼睛明显有点目赤,再加上苔黄,患者热像的症状其实是比较明显的,反而是寒证的症状并不算明显,大家之所以认定患者可能是寒证,其实只是单纯的从患者酒后在马路睡了一夜这一点来判断的。”

“不错。”

党思平点着头:“看来云珩的分析是对的,患者确实应该是热证,而不是寒证。”

云珩:“.......”

你们好厉害的说,从头到尾他自己也就说了几个字而已,这一群人竟然就分析的头头是道,可问题为什么说是他分析的?

我分析什么了我?

云珩郁闷的不行。

从头到尾,我好像都没有说过一句关于患者可能是什么病症的字眼吧?

屈同文更是懵逼的不行?

这是什么路子这是?

怎么这一群人动不动就云珩说的对,云珩分析的不错?

他怎么没听到云珩分析?

第286章 请来咱们医院

交平县县医院,早上,肾内科科主任吴培林刚刚上班,就有值晚班的住院医给吴培林汇报:“吴主任,昨晚急诊科的郭有唐来过咱们科室。”

“郭有唐?”

吴培林无所谓的道:“来过就来过呗,大惊小怪的干什么?”

郭有唐吴培林知道,急诊的一位资深主治。

县医院急诊科清闲一些,患者不多,可急诊的地位依旧不高,大医院的急诊科忙、累、脏,没人愿意去,小医院的急诊科清闲,没多少患者,同样没人愿意去。

而且越是小医院,急诊科的水平越差,患者少,医生能有什么水平。

专科医生鲜有能瞧得上急诊科医生的,更别说吴培林还是科主任。

“我听护士说,郭有唐好像并不知道患者叫什么,只是知道个大概。”住院医点到即止。

吴培林就听出味来了,这是担心患者是谁的谁?

“哪位患者?”

“一位十三四岁的孩子,叫李明成。”

“行,我知道了。”

吴培林点了点头,李明成这位患者他是很清楚的,在肾内科都已经住了三个月了。

一般来说,现在已经很少有患者能在医院住三个月这么长时间了。

再加上李明成的情况一直没多大起色,吴培林自然更清楚一些。

这边正说着话,负责李明成的主治医生走了过来:“吴主任,六号病房的那个小男孩要出院。”

“李明成?”

吴培林问。

“嗯,吴主任您已经知道了?”主治医有些意外。

“走吧,一起去看看。”

吴培林没吭声,跟着主治医和住院医一起到了病房,病房门口,李军存正在病房门口等着。

“吴主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