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国医/国医:一个人撑起一家三甲医院(675)

作者:君子如珩 阅读记录

因为两种医学体系的不同,两种医学其实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中西医的区别,并不在于急慢之分,中医对急性病的治疗并不亚于西医。

比较客观的说,中医的优点相当明显,首先防患于未然,机体稍有功能上的变化,中医都可以做出适当的调整。

其次治病求本,中医治疗往往都要寻根求源,往往可以从根本上去除疾病,从而使机体恢复正常状态。

同时中医的整体观念认为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人体本身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一个位置有病,其根本不一定在这里,多数是两三个脏器或经络功能失衡的结果,有时候多种毛病,遇到厉害的中医医生,就可以一次性解决。

中医的辩证论治思路其实是相当先进的,患者有了疾病,不能就病治病,而是要通过四诊,也可以结合现代辅助检查设备,综合判断,分析透彻疾病的症状然后才可以处方治疗。

所以中医治病的优势归纳起来可以总结为,发现早、治疗彻底、对机体没有损伤或损伤小、预后稳定。

可中医把人体当成一个整体看待,在治疗上一些弊端也是非常明显的,最大的一点就是中医人难培养,厉害的医生少,在面对病症的时候辩证更为复杂,这也导致中医医生在治疗的过程中出错的概率相当高。

而中医的这种特性也会造成一旦出错对患者的影响比较大。

本就是实证,却用了补法,那就成了火上浇油,本就是虚症却用了泄法,有可能就会让本就虚弱的患者更为虚弱。

林永刚这次造成的失误就是如此,原本患者只是小感冒,却因为误用了发汗的麻黄汤,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已经有了危象。

“患者现在的神志还算清明,不过依旧在出汗,这种情况下卫气不固,津液大伤,肾气亏而小便难,相当棘手呀。”

张耿平对云珩说道。

“先去看看患者吧。”

云珩听完也没有急着发表看法,而是对张耿平说道。

从林永刚和张耿平说的这些情况来看,患者的情况确实是比较复杂的,云珩这会儿其实也没多少头绪,再加上今天的指定模拟已经用过了,这个病究竟能不能拿得动云珩也不敢保证。

不过医生就要迎难而上,患者的情况虽然复杂,云珩还是决定先看了患者再说,如果能治,那就治,如果没把握,那就再想办法吧。

“当然是要先看看患者的。”

张耿平点了点头,客气的道:“云医生,岳医生,任医生,咱们这边请。”

患者住的是普通病房,四人间,张耿平带着云珩一群人进了病房,患者家属就站起身来,脸色不太好看,不过却也没发火,耐着性子问:“张主任,我爸这究竟怎么回事,您总要给我们个说法呀。”

患者家属不懂医,并不清楚其实是林永刚用药的问题,可自己的父亲病情加重,这却不是什么好兆头。

“我们张主任和方主任亲自查看,这不是正在研究嘛,我们这边多么重视你们也看到了。”

跟着一块来的一位主治医生急忙插嘴。

患者家属这才不吭声了,之前他父亲一直是林永刚负责,现在张耿平,方正祥两位主任,这么一大群医生,也确实算是相当重视了。

大多数患者家属其实还是相当好说话的,他们不懂病情,不懂用药,大多数时候在乎的其实也只是一个态度罢了。

第377章 轻重缓急

进了病房,云珩就注意着患者,还是五十来岁,身材消瘦,脸色苍白,看上去相当虚弱,不过神志确实还算清楚,看到云珩一群人进来的时候还抬起眼皮看了一眼,不过显得有点有气无力。

云珩走到病床边上,伸手给患者摸脉,一大群医生,云珩虽然年轻,患者和患者家属也没说什么,任凭云珩给患者检查。

摸过脉,查看了患者的舌苔,云珩一群人这才再次出了病房,回到了原本的诊室。

“班长!”

林永刚迫不及待的看向云珩。

“患者脉弦细微,汗淋漓未休,正如刚才张主任所说,正是因为俊发之后卫气不固、津液大伤、神奇亏竭,从而小便困难,血不营筋,故而肢拘急,阳虚则水气泛逆,冲激于上,因而振振而眩扑.......”

云珩缓缓说道。

说的时候云珩说的很慢,他虽然是在给其他人说,其实也是在给自己说,就像是在审题一样,一边审题,一边判断,一边思考,考虑其中的合理性。

有因必有果。

中医辨证就是要从病症来反推病因,什么样的原因有可能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