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国医/国医:一个人撑起一家三甲医院(695)

作者:君子如珩 阅读记录

主任查房,在每个科室都是大事,特别是对下面的主治医生和住院医生来说,主任查房就相当于一次小考。

主任在查房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现下级医生治疗中的一些错误,在查房的时候主任心血来潮也会偶尔询问下级医生一些问题。

倘若不出问题,主任询问的问题都能答出来,对下级医生来说自然是万事大吉,可倘若被发现问题或者主任询问的问题答不出来,那一顿臭骂是免不了的。

被骂倒是小事,原本有可能会有上手或者进修学习的机会,都有可能因此泡汤。

林永刚站在病房门口,翘首以待,等了大概十来分钟,张耿平就带着一大群医生到了,随行的还有内二科的主任方正祥。

“张主任,方主任。”

等到张耿平和方正祥近前,林永刚急忙打招呼。

张耿平也不说话,在病房门口进门的地方给手上挤了点消毒的酒精,一边双手挫着,一边进了病房,林永刚急忙跟在人群中进了病房。

“感觉怎么样?”

张耿平进了病房,就挨个开始询问,一边询问,还伸手在患者的一些部位摁压检查,必要的时候还诊个脉,同时询问边上住院医一些问题。

检查了两个病床,就到了前天云珩过来看的那位患者的病床边上。

“感觉怎么样,还出汗吗?”

“感觉好多了,从昨天晚上开始我爸已经不出汗了。”

患者的儿子急忙道。

“好,这是好现象。”

张耿平点了点头,在病床边上坐下,一边给患者做着检查,一边询问林永刚:“情况给云医生说过了吗,云医生那边怎么说的?”

“说过了。”

林永刚急忙道:“班长的意思是原方再用三剂,等患者的眩晕、拘急还有小便困难等症状得到改善之后,就可以用归芍六君子汤加补骨脂、干姜、巴戟天调理培补。”

“行,那就按照云医生的叮嘱继续用药。”

张耿平点了点头,站起身继续走向下一床。

一边走,张耿平还一边道:“都看到了没有,两剂药患者出汗停止,这就是本事,以后都多学着点。”

大主任开口,一群人纷纷点头,没人敢反驳。

当然,更重要的是,一群人也确实见到了云珩的水平。

当时云珩开方的时候,一群人虽然不敢吭声,可有人心中还是不服的,现在患者两剂药用完,出汗停止,这就是效果,哪怕有人不服也不敢说什么。

跟着张耿平一起的方正祥也禁不住在心中感慨,自己这位小师叔确实了得呀。

昨天晚上,方正祥还特意给林少阳打过电话,林少阳父亲那边用药之后腹泻二十多次,昨天腹泻也已经止住了,一切都和云珩当初用药之前预判的情况一样。

.......

云珩回到社区医院的时候也才十点,去林少阳家中一来一回再加上复诊,耽误的时间也就是一个小时多一点。

今天的值班安排是岳少江坐门诊,云珩在二楼值班室值班。

要是放在大医院,在住院部值班的医生并不一定就比门诊的医生轻松多少,可在社区医院的话,在二楼值班是真的相当轻松,基本上没什么事情。

云珩端过赵娜妮送来的茶水喝了一口,然后打开电脑开始写论文。

论文云珩其实都准备了有一阵了,大概框架都写的差不多了,剩下的也不过是最后的修改和矫正。

云珩的论文题目是《论中医治疗思维的重要性——上千例接诊经验总结》。

这个论文题目是云珩斟酌再三之后选定的。

从模拟空间练习开始,这大半年,云珩接触的中医医生不少,其中不乏冯兴平、张耿平等一些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再加上在季风文培训班的一个月培训,云珩比较清醒的发现,现在大多数中医医生的治疗思维问题。

绝大多数的中医医生都受到了现代教育的影响,特别是医学生,在学校期间有的甚至选修和旁听过西医方面的课程,进了医院之后,大多数医院,甚至包括中医医院都有着西医科室或者中西医结合科室,而进入医院之后,医学生们再次受到现代医学思维模式的影响。

这就导致现在大多数的中医医生都不能偏离西医的一些病名或者治疗思路的影响,在治疗上,中医医生遇到痹症就多用活血化瘀,遇到热证就用清热解毒,遇到出血就用止血药物,思维已经完全的西医化,这样是完全行不通的。

所以云珩选取了这么一个题目,完全从他个人的经验出发,谈一谈中医治疗思路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

好在这一段时间云珩治疗的患者不少,其中也不缺乏一些比较经典的病案,云珩把自己治疗的一些病案引经据典,穿插在内,同时引申典籍,整篇论文云珩自己还是相当满意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