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国医/国医:一个人撑起一家三甲医院(808)

作者:君子如珩 阅读记录

刚才老人的儿子也就是顺便问一下,倒也不是不相信云珩,毕竟他们也是专门奔着云珩的名气来的。

问过之后,老人的儿子其实都有点后悔了,有的医生脾气并不好,不喜欢患者家属多问。

你说自己什么症状可以,质疑询问的话,一些医生就会不耐烦了,老人的儿子也生怕云珩生气。

“没事。”

云珩笑着道:“既然来看病,肯定要看的明明白白的,总不能稀里糊涂的回去吧,你爸的这个情况呢就是上次伤食造成的......”

说着,云珩沉吟了一下,换了一种说法:“种地知道吧,大多数良田都是方便灌溉的,可这个灌溉也是要有度的,寻常的灌溉对田地有好处,可如果是洪灾,大水冲过之后,田地里原本的养分有可能就被冲走,只留下一地的泥沙,一点营养都没有了.......”

“洪水来的时候,自然是超负荷了,可当洪水退去,给人的感觉好像伤食已经好了,可事实上还是有后续影响的。”

“伤食的道理其实和这个差不多,脾胃超负荷运转,原本的功能减退,自然也就失去了摄取营养的功能,这个时候脾胃血液虚衰,脾胃得不到滋养,依旧运转不起来。”

边上王青华、徐公民还有钱忠明三个人听的嘴巴微张。

云珩并没有从医理上过深的给对方讲什么,反而换了一种说法,事不一样,可道理却是一样的,让患者和患者家属听的明明白白的。

一边说着,云珩已经打好了药方,打印了出来,盖章签字。

“这个方子回去吃上三剂,吃完之后再来复诊。”

说着话云珩把方子递给了老人,老人伸手接过的同时,云珩又笑着道:“这个方子的主要作用就是生脾胃之血,《黄帝内经》中有记载,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由此可见,胃得血而能食。”

“云医生,谢谢您。”

老人的儿子急忙道了声谢,这才搀扶着老人出了诊室,云珩没有理会边上的王青华三个人,继续叫下一位患者。

徐公民和钱忠明原本只打算看一小会儿就走人的,这不知不觉站在边上,一看就看到了下班,等云珩看完最后一位患者去了卫生间,徐公民看了看时间,大吃一惊。

“竟然马上吃午饭了。”

“怪不得我腿有点麻,感情在边上站了近两个小时呀。”

钱忠明笑呵呵的道。

“是呀,不知不觉。”

王青华点着头,三个人都有点苦笑。

他们三个人虽然都不是中医,可都是医学方面的专家,自然也就对疑难杂症感兴趣。

除却排斥中医的一些人,如果对中医不抱有成见,还精通点医理的话,看一些有水平的中医人瞧病其实是挺有意思的。

云珩年轻,综合水平却不比三甲医院的科主任水平差了,放在西华市的那么多科主任中,也就马铁全和梁万明等一些人比云珩强,云珩这种水平,放在社区医院这边,那真的是专家中的专家了。

王青华三个人看着,听着,这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和最初的梁万明马铁全当时的情况差不多。

“怪不得人家小伙子能救了王老,这水平真的是没的说。”

三个人一边往外走,一边感慨。

“是呀,特别是云珩给患者的解释,真的是很直白。”

徐公民道:“我之前和岳老聊过几次,都说中医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中医的医理就是从生活中来的,之前我还不是很明白,这次算是彻底明白了。”

云珩刚才给患者解释的,什么洪水,什么良田,这些和治病完全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可你细细一想,道理竟然是相通的。

中医治病的感悟和方法,那就是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符合大自然的规律,所以一些道理换个说法,那也是能说的明白的。

这些道理一些中医名家其实都知道,可很少有人这么直白的解释,这次听云珩这么解释,对徐公民和钱忠明来说都是第一次,听着都带着点新鲜,却又是那么的有道理。

“真没想到一家社区医院,竟然有这么优秀的一位青年医生。”

徐公民一边感慨,一边问王青华:“你刚才说这个云珩是省中医药大学毕业的,是屈老的学生?”

“对,是中医药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屈老的学生。”王青华点了点头。

“不愧是屈老呀。”

钱忠明感慨道:“竟然把自己的学生安排到一家社区医院历练,社区医院虽然小,可机会也多,对年轻人成长确实有好处。”

王青华张了张嘴,还是没说实情。

......

“我们洪主任要去魔都进修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