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国医/国医:一个人撑起一家三甲医院(826)

作者:君子如珩 阅读记录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平常的时候,一些人表现的可能形形色色,可往往在遇到灾难或者困难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是能团结一致,奉献自己的爱心的。

在高铁上,有人昏迷,边上的旅客基本上都在跟着操心,这会儿患者被救醒,旅客们也是发自内心的替患者高兴,为医生们叫好。

“院长,血压90/65mmhg,血压基本上恢复正常了。”

跟着孙博城的青年又给中年人量了一下血压,然后对孙博城说道。

“嗯。”

孙博城点了点头,然后询问中年人:“感觉怎么样,能不能站起来?”

“不行,让我再缓一会儿,这会儿肚子还在绞痛,下面好像在往下坠。”

中年人眉头紧皱,虚弱的说道。

“你这个是怎么回事,刚才怎么昏迷的?”孙博城问道。

“孙院长,这是我们张队,我们是西华市刑警队的,我们张队这一两个月不知道怎么回事,总是腹泻,有时候还便血,可工作忙,总是没时间休息,医院检查说是溃疡性结肠炎,张队这一两个月出任务都是带着药的,吃药之后还是有点效果的,这次出任务时间比较长,药也吃完了........”

边上一位青年急忙给孙博城说着情况。

敢情这几个人是西华市刑-警队的警察,这一段时间一直在外面跑着,差不多半个月了,昏迷的是他们的队长张爱民,因为药吃完了,暂时有没来得及看,又开始腹泻,便血,刚才去卫生间,半天没回来,几个人还是找乘务员打开的卫生间门,门打开张爱民已经昏迷到里面了。

“你这个情况不能耽误,下一站就下车,去医院治疗一段时间,不能再这样了,耽误下去严重了可是会有生命危险的。”

孙博城叮嘱道。

“谢谢您,我会注意的。”

张爱民皱着眉,点了点头,他人虽然醒了,不过肚子还在绞痛,很显然还在承受着痛苦。

孙博文也看到了张爱民皱着的眉头,可这种情况,在列车上,孙博城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到下一站还有多久?”

孙博文问边上的乘务员。

“刚过了上一站也就二十分钟,距离下一站比较远,还有一个多小时。”

“啧,我这边也没有止痛药。”

孙博城砸吧一下嘴巴,然后看向云珩:“小兄弟,我看你刚才的手法很不错,这会儿有什么法子吗?”

第455章 一杯石榴汁

孙博城询问云珩的时候,跟随的三个刑警也都用期盼的眼神看着云珩。

边上围观的旅客们因为距离稍微远一点,对刚才抢救的情况并不是很清楚,云珩和孙博城的对话他们也没听到,可距离最近的乘务员和三个刑警却看到了,也听到了。

这会儿周边的旅客称赞的都是孙博城,都以为患者能醒来其实是孙博城的功劳,可三个刑警和边上的乘务员却清楚,其实是这个年轻人。

刚才抢救的时候,孙博城也只是掐人中,而且中途孙博城都快放弃了,还是这位年轻人坚持,一个人摁人中,一个人摁压百会。

“嘶!”

云珩吸了一口气,一边想着法子,目光一边在车厢内扫视着。

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治病救人都是要仰仗外物的,或者医疗器械、或者药物、或者银针,没有器械,没有药物,哪怕是厉害的中医高手手段也是要大打折扣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种事放在任何人的身上都是一样的。

只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中医人自身的手段要多一些,比如一些推拿手法,更为重要的是,中医治病的手段比较多,不拘泥于形式,方便就地取材。

张爱民已经醒了,依旧肚子绞痛,肛门还有坠感,这种情况还是要进行遏制的,要不然这一个多小时,张爱民再次腹泻,依旧还有昏迷休克的危险。

所以张爱民醒了之后,云珩就想着办法。

云珩的行医箱里面其实是有银针和艾柱的,可张爱民这会儿的情况并不适合针灸,也可以说云珩的针灸水平还比较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云珩不知道如何用针灸来遏制张爱民的情况。

所以云珩的目光一直在车厢里面扫视,一边想着法子,一边在车厢里面找着看看有没有正好用的上的东西。

“那位朋友,你们那个袋子里的是石榴吗?”

云珩向不远处的一位旅客问道。

红彤彤的袋子,里面装着水果,云珩也看不清是什么。

“不是石榴,是苹果。”

对方道。

听到不是石榴,云珩有点失望。

“医生,你们是要石榴吗?”

就在云珩继续想着法子的时候,身后不远处却有人喊。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