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四大发明(147)

作者:木南斐 阅读记录

【而另一种则是沿海地区的走私商人。】

【这些商人为了更好的走私和保护自己的商品,通常与真倭联合,或者假借倭寇的名义建立属于自己的海上武装,以此对抗明朝海军,这其中最著名的一支——当数五峰船主汪直。】

【是的,海禁政策引起了民间的“反抗”。】

汉朝未央宫。

刘彻挑了挑眉,竟是引起了民间的反抗?

那如此想来,这海禁究竟有多严啊?

【洪武三年,即公元1370,明政府“罢太仓黄渡市舶司”。】

【洪武七年,即公元1374,明政府下令撤销自唐朝以来就存在的,负责海外贸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三市舶司,当时我国对外贸易遂告断绝。】

【洪武十四年,即公元1381,朱元璋“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于是自此,连与明朝素好的东南亚各国也不能来华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了。】

【洪武二十三年,即公元1390,朱元璋再次发布“禁外藩交通令”。】

【洪武二十七年,即公元1394,为彻底取缔海外贸易,朱元璋又一律禁止民间使用及买卖舶来的番香,番货等。】

【洪武三十年,即公元1397,朱元璋再次发布命令,禁止明朝人下海通番。】

嬴政:“……”

刘彻:“……”

李世民:“……”

历朝历代诸人:“……”

这一系列的海禁政策,未免太过“严厉”?

难怪会引起民间反抗!

【为了防止沿海人民入海通商,明朝法律还规定了严酷的处罚办法——】

【“若奸豪势要及军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违式大船,将带违禁货物下海,前往番国买卖,潜通海贼,同谋结聚,及为向导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己行律处斩,仍枭首示众,全家发边卫充军。

其打造前项海船,卖与夷人图利者,比照将应禁军器下海者,因而走泄军情律,为首者处斩,为从者发边充军。”】

【与此同时,明朝政府对参与买卖外国商品的居民也不放过。】

【——“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凡番香、番货皆不许贩鬻,其现有者限以三月销尽。”】

【这可谓是一系列严峻又错误的法令政策了。】

朱元璋:“……”

他屁股挪了挪,竟颇有些坐不住。

马秀英看着朱元璋额角冒汗的样,实属无奈的摇了摇头:“你可要好好认真的听着。”

“哎,哎……”

朱元璋摸了摸后脑勺,尴尬笑了两声,他这不在听着嘛。

【本来嘛,实行海禁政策,朱元璋是期望由此对海防的巩固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可结果呢,由于海禁政策所实施的直接对象是臣民,而不是海上的反明势力,于是朱元璋所下令的一系列海禁政策,不仅不能成为海防的有效手段,甚至在沿海地区激化了一些矛盾。】

【——沿海地区的百姓们依海而生,靠海而活,或从事渔业生产,或从事海上贸易,而朱元璋的“严交通外藩之禁”,几乎是堵绝了沿海地区百姓们的正常谋生之路。】

【所以,海禁一开始就得不到切实的贯彻,而反复发布的海禁令,也说明了这一点。】

【还有一些百姓就干脆参加了民间的对外贸易活动。】

【——“缘(沿)海之人,往往私下诸番贸易香货,因诱蛮夷为盗”。

以及——“东南诸岛夷多我逃人佐寇”。】

听到这里,朱元璋不禁紧抿着唇,真的错了?

就……一点用也没有吗?

【再说回汪直。】

【汪直虽然是当时东亚地区最大的海盗,但同时也是当时整个东亚地区最大的走私商人。】

【其实他一直希望明朝能够取消海禁政策,允许民间参与海外贸易。】

【而且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汪直甚至主动帮助明朝剿灭海盗。】

【但是他的行为并没有得到明朝的认可,因为在明朝看来,以汪直为代表的走私商人依旧是明朝海防最大的威胁。】

【所以说嘛,有句话叫“堵不如疏”,这使劲儿堵着还不行,有人帮忙,还要一直打压,连沿海地区百姓的正常谋生之路都几乎堵绝了,那百姓不反抗,说得过去吗?毕竟都要活不下去了。】

【你拿了人家吃饭的家伙,你愿意啊?】

【当初朱元璋当叫花子的时候,要是有人抢朱元璋的那只碗,还不得被他恨死。】

【结果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倒是为了所谓的“海防”,直接抢了沿海众多民众的饭碗了。】

朱元璋一下子站了起来,脸色被说得难看,但同时又很是难言。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