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四大发明(148)

作者:木南斐 阅读记录

而所谓的难看,也不过是因为实在“无言以对”的难看——若是有人抢了他的饭碗,他必然不可能轻易放过!

所以……所以若是换位思考……

马秀英不由得叹了一声:“重八……”

朱元璋也是一声叹息:“大妹子,咱大概是错了吧。”

“有错就改。”

马秀英握住朱元璋的手:“这有何难的。”

朱元璋哎了一声,得到些许宽慰:“大妹子说的是。”

【不过话说回来,嘉靖年间,因为汪直既无法完全剿灭福建以及广东的众多海盗,同时又无法约束自己的部下袭扰沿海之行径,于是最终造成了汪直与明朝之间的矛盾激化。】

【是年三月,明朝派遣官军偷袭沥港汪直。】

【之后汪直与明军交火失败,遂败走日本,其中双屿港与沥港相继被毁,使海商的海上贸易网络遭受重创。】

【而为此,汪直开始联合各方海上势力,大举入寇东南沿海一带——当时“连舰数百,蔽海而至,浙东西、江南北,滨海数千里”,这些地方同时告警!】

【由此,因为这次海患自嘉靖三十一年壬子年开始,于是也被称为“壬子之患”。】

汉朝未央宫。

刘彻啧啧两声,这因果缘由,可真是不太好说啊。

【可以说,随着倭寇之患,明朝海禁政策愈加严格。】

【从明初严厉的海禁政策,永乐年间海禁的松弛,到永乐后——洪熙到弘治年间海禁政策的再强化,再到嘉靖年间的海禁政策高度强化……这些政策对明朝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嘉靖年间——嘉靖二年五月,日本藩侯的两个朝贡使团在宁波为入贡资格问题爆发了“争贡之役”,使很多无辜的明朝军民被杀或被掳,“浙中大震倭自是有轻中国心矣”。】

【于是在此之后,明朝认为“倭患起于市舶,遂罢之”,并对日本“闭绝贡路”,实行更加严厉的海禁政策。】

【是以,朝廷接受建议,封锁了沿海各港口,销毁出海船只,断绝了海上交通。】

【如此严厉的海禁政策下,遂导致民间私人海外贸易被视为非法行经,于是被迫走上畸形发展的道路,即被迫转入走私和武装走私,并出现了一些大的海上武装走私集团——如最大的,汪直的武装走私集团。】

【虽然在嘉靖三十六年,即公元1557年,当时的浙江巡抚胡宗宪成功诱降了汪直,并在两年后将其正法,但这场倭乱并没有因为汪直的死而终结——】

【因为明朝采用诱杀的方式,企图扑灭来自海上威胁的做法,无疑失去了走私商人对明朝的信任,于是导致东南海患愈加严重,一直到嘉靖四十五年,即公元1566年,在戚继光等将领的努力下,这场海患才最终得以扑灭。】

“从嘉靖三十六年,到嘉靖四十五年……”

朱元璋张了张嘴:“这……近乎十年啊。”

而如此倭乱的发生还不是最初!

海禁政策……竟是影响如此之大吗?!

【其实若真算起来,这次的海患前后一共持续了十五年,波及了整个大明海疆,沿海地区的经济也由此遭到严重破坏。】

朱元璋:“……”

不止是想叹气,更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这样沉重的损失,使得明朝开始反思海禁政策是否有必要继续施行。】

【于是这之后,朝堂之上开始掀起了一场关于是否开放海禁的争论,也就是所谓的“筹海之争”。】

【有支持的,自然也有反对的。

只是虽然反对开禁的声音一直都存在,但是随着明朝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开禁显然已经迫在眉睫。】

【嘉靖四十三年,即公元1564年,福建巡抚谭纶以回籍守制,上陈善后六事,遂指出——】

【“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禁之而私通如故不若官明通之,而制之以法,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鱼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宜稍宽其法。”】

【因此他请求朝廷允许有限度的开放海禁,这个主张在当时得到了明朝大部分官员的认可。】

李世民不禁点头,倒是不错,堵不如疏。

【其后,一直到隆庆年间,明朝政府再调整政策,允许民间赴海外通商,史称“隆庆开关”。】

【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东南沿海各地的民间海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明朝也由此出现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开放局面。】

【——明朝开放福建漳州府月港,并以月港为治所设立海澄县,设立督饷馆,负责管理私人海外贸易并征税,不过对日本的贸易仍在禁止之内,所有出海船只均不得前往日本,若私自前往,则处以“通倭”之罪。】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