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山有木兮木有枝(122)

作者:阡陌不交通 阅读记录

文湙接着道:“你以为为什么你们被关了三天还能活着出来?因为尹坤搜去的只是本《道德经》,真正的账册我们早就送去了巡抚大人那里,不然你还有这条命在?”

胡时远脸涨得通红,这些年来,他一直便以为是自己宽宏大量,不与那些人计较。可如今来看,倒像是自己没理了。

“光这些,胡大人怕还是觉得自己没多大错是吧。毕竟你也不是故意的,你怎么知道那尹坤竟这样大胆。我们最后也将你送出去,换得了生机,杨从旭不该多年后还寻衅于你。”

文湙盯着胡时远的眼睛,声色俱厉,俨然是积压多年的愤怒倾泻而出。这股愤怒,直将胡时远逼得连连后退。

“你可知道,你身上还背着一个孩子的命,你欠了杨家一条人命。”

作者有话要说:

双更有点难啊,因为我没有暑假,都是白天偷偷摸摸拿手机码,要是没找着机会就晚上搞,只能尽量每章肥一点哈。!

第60章 亏欠

亏欠

苏州杨家船行其实并不止杨从旭一子,在杨从旭上头,原本还有一位兄长。且与杨从旭的冲动鲁莽不同,他兄长从暄是个极安静且聪明的孩子,其早慧程度与仲永幼时都不遑多让。

杨从暄三岁便能通读论语,七岁上便熟读四书。文湙仗着颗老心带着孩子们上蹿下跳之时,他便安安静静地抱着本书在一旁看,若是闹得狠了,他便温声提醒。偶尔还会拿着自己的月钱去买来小零嘴儿,只为了叫皮猴子们坐下来听他讲一会儿书,免得被夫子骂。

文湙顶多是个孩子头,可从暄,却实实在在是个大哥哥。可这样好的一个人,偏偏没逃掉天妒英才的宿命,一出生便有哮症,家里人时时将心放嗓子眼儿里,生怕他发病。

可胡时远引来那一回,因岑文泰会唇语,得知了衙役会在学生们家里人找来之前放火烧书院,免得账册被乘乱带出去。可偏偏这事儿不小心叫杨从暄知道了,他再懂事也不过是个八岁的孩子,搁别的孩子不过是一场惊吓,可是对于有哮症的人来说,无异于要他的命。

“你见过有哮症的人发起病来是什么样子吗?就像被人抓住了喉咙,就像出水的鱼。从暄他当时满脸青紫,就那样在夫子怀里挣扎着喘气。胡时远,这么多年,你凭什么觉得别人欠了你?要不是你父亲确实是个好官,要不是看在他为百姓命都赔上了,你以为你还有今天的舒坦日子过?”

胡时远脸色惨白,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滴下,一张口,声音颤抖而嘶哑。

“我,我不知道,我要是知道你们需要大夫,我是一定会自己出去的。当时你们只说衙役要放火,可是这怎么可能呢?这里是书塾啊,左右都有人家,他这样做的话无异于自掘坟墓,我以为他们只是搬来火油吓唬你们的。”

文湙冷笑:“这么多年了,还是一样的愚不可及。他怎么不敢?他只要说是缉拿盗匪,却没能阻止盗匪玉石俱焚,以致酿此惨祸。到时候只要我们都死在里面,什么话不都是随他说?清点人数,里面还多出来你们俩的尸体,自然就是现成的穷凶极恶的匪徒了。”

手下办事不利,尹坤最多是用人不当,降两级官,不过几年便可以再升回来。

徐维礼听得也是心头酸涩:

“那,那个孩子,就这样没了吗?”

杨从暄与仲永不同,他自幼便能得名师教导,若是平安长大,定将是个惊才绝艳的少年。可却无辜陨落,谁能不可惜。

然而,事实却比他们想象地更叫人心酸。

文湙摇头:“没有。”

胡时远原本自责至极,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仿佛自己多年来的心安理得都变成了罪孽。

此时听文湙说没有,立刻抬起头来,期盼能有救赎出现。

“他当时是活了下来,可是因为长时间不能正常呼吸,憋坏了脑子。原本他已经准备参加当年的童试,夫子们都说他必过的,到时候他就是我们苏州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的秀才。可就是因为你,他一日之间变成了个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痴儿。”

胡时远的脸色已经彻底惨无人色,可文湙却没打算就此放过他。

“你以为从旭推你进水里泡一会儿你就很委屈吗,从暄几年前因为仆人疏忽,一个人不小心掉进了河里,三天之后才被找到。胡大人,起码你活着上来了。十五年前因你之故,杨家惨遭两次痛击。现在,胡大人还要再害死杨家仅剩的儿子么?”

胡时远低着头没说话,徐维礼都看不下去了,才要说话,便被他抓住了袖子:“我现在就去大理寺,只有我去才说的通为什么我们知道东西在哪里。你留在这里,就说是我觉得事有不对才叫你过来做个见证。林侯事先并不知晓此事,得了你的消息才赶过来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