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我助夫君重生后(16)

作者:月子樱 阅读记录

而那幅画像,李氏也觉得有些莫名其妙,毕竟她从未见过苒依穿过那样素净的衣衫,有过那样淡雅的装扮。

李氏继续回忆道:“至于这幅画,还是芸儿背着苒儿从火盆里捞出来的,这丫头见她画得辛苦,就偷偷藏了起来,我也是前两年才在这屋子里翻到的。”

杨戬听着这话,自觉好似李氏就是特意带他来看这幅画的,不过这画上的男子只是与他长得颇为相似而已,又不是他,人家不是有名字么?叫清源。

他垂下眼眸,在心中苦笑一声,自嘲地勾了勾唇角。

杨暮言刚想再开口问些甚么,便被李氏的声音霎时止住:“言儿,哪吒,你们先出去会儿,为娘有些话想与戬儿说。”

二人参差不齐地应了声,便一齐离开了房间。

杨暮言关上门扉,站在门口,轻轻叹了口气,她总觉得有哪儿不对劲,画上的两个人哪怕不放在一处,都能感受到那股子佳偶天成的味道,可是,为何那男子长得如此像杨戬,姐姐却又叫他清源?而且最后还想把画烧了……

她的脑子有些乱,跟着身旁的少年胡乱走在院子里,她发觉今日的少年也是安静的出奇,手里抱着方才侍女送过来的白色长衫,一言不发地行在她身旁。

他似乎也在想着甚么事儿?

杨暮言试探性地扬声唤了句:“哪吒?”

“嗯?”少年倒是反应很快,朝她询问似的应了一声。

姑娘索性与他探讨道:“你说,如若是你,你会出于甚么目的去画一个姑娘的画像呢?”

杨暮言的心里其实已然有了答案,那画上的男子大抵就是杨苒依的心上人,所以她才会对得宠与否毫不在意,甚至是排斥。

姑娘睁着一双含水的杏眸,略带期盼地瞅着他。

面前的少年眼眸流转,给出了一个看似认真思索过的答案,他振振有词道:“如若是我,那一定是因为那姑娘长得好看!”

就比如画上那个男子,仅是一个侧脸都如此绝妙!

杨暮言微微泛起的笑意蓦地僵住,她抿了抿嘴唇,保持面色平静,更进一步道:“那如若你遇到了许多长得漂亮的姑娘,那岂不是得把她们都画一遍?”

“那哪成啊!”全画下来,那岂不得累死他?

李哪吒的音量陡然一抬,理所当然道:“若如此,我肯定只能画最漂亮的那个啊!”

杨暮言彻底收敛了笑容,神情淡漠地白了他一眼,罢了,与他讲这种事儿,简直就是对牛弹琴!

她一把扯过对方手里握着的衣衫,没好气道:“这衣服你别穿了,我爹还轮不到你给他披麻戴孝!”

语罢,便头也不回地快步朝自个儿房间走去。

“喂,你生甚么气啊?”少年被凶得措手不及,摸着后脖颈站在回廊上,无语着辗转了会步子,似乎往哪儿走都不对。

女孩子真麻烦!

第11章 往事

柔水般的月色倾洒在庭院里,杨戬背靠廊柱,单腿屈膝坐在回廊的栏杆上,他孤寂沉默,好似周身都泛着清冷的光。

方才李氏与他讲的话还在他的脑海里盘旋。

李氏问他,四年前,他是否在玉泉山见过苒依?

他怎会见过?如若见过,那结果是否就会不一样了呢?

李氏说,在杨任接到圣旨的那一天,苒依就失踪了,武成王府偷偷派家将搜遍整个都城,都未曾瞧见姑娘的身影,等过了些许时日,姑娘是自个儿回来的,根据从各个驿站搜集到的消息可知,她去过玉泉山。

她去过玉泉山!她去过玉泉山!

这句话如梦魇一般缠-绕在杨戬的心头,挥之不去。

他记得,四年前,那是他最后一次求玉鼎真人放他下山,他其实不甚明白,为何师父会如此决绝,甚至带着点绝情。

四年前,十七岁的杨戬在玉泉山的草堂前跪了三天三夜,第三个夜晚下了一场瓢泼大雨,好似天神落泪,水漫人间。

雨帘里,少年的身影傲然挺立,他伸-出手紧紧拽住身旁老者的衣摆,用近乎卑微的姿态恳求道:“师父,我求您,就让我回去一次好不好……就这一次。”

家里的姑娘十六岁了,他其实并未奢求太多,只想在姑娘出阁之前再见她一面。

那日的玉鼎真人也不知是哪儿来的邪火,比以往都更严厉了些,他甩开少年的手,冷哼一声道:“别以为老夫不知道你这小子心里在想甚么,杨苒依是甚么身份,你是甚么身份,你们二人绝无可能!”

“我告诉你,你如今身上这般功夫,都是老夫教予你的,没了老夫,你甚么也不是,我让你在这好生修炼八-九玄功,都是为你好,别总是心猿意马,还记挂着那些凡尘俗事!”

何为字字诛心,那时的杨戬深有体会。

“为师知道杨家人于你有恩,等你道业有成,自会有你报恩的时候,而如今,为师是不可能让你下山的!”

玉鼎真人的态度坚定且决绝,容不得半点少年与之商榷的余地。

不过他话还未说完,继续补着刀:“哦,顺便告诉你,杨苒依下个月就要嫁进王宫当贵妃了,她日后锦衣玉食,享尽荣华富贵,再也用不着你操心,听明白了么?”

如若天道真的有“说胡话遭天打雷劈”这回事儿,玉鼎真人不禁想,也许第一个劈死的就是他自个儿。

杨戬以为他可以平心定气,从容不迫地面对这一切,毕竟他早就做好了准备,可还是在听到玉鼎真人那最后一番话时感受到了穿透肺腑的疼痛,他咬了咬后牙槽,声音微颤,缓缓吐出一句:“弟子……知道了。”

他一直以来,都未曾落过泪,也难以被世事牵动情绪,纵使年少时被打得遍体鳞伤也从不会喊疼,如若不是多年前,他跟着北伯侯府的人来了朝歌,他也不会知晓,这世上竟有人愿用此身血肉护他安好无忧。

帝乙二十一年,大王六十寿诞,四方诸侯,八方守将皆入都城朝贺,那几日的朝歌官驿,王侯将相齐聚一堂,门前车马往来络绎不绝,驿馆内终日歌舞升平,觥筹交错。

北伯侯府带来的家奴是一干下人中最特殊的,因为他们全部都是羌族战俘,那些年,大商与羌族战火不断,而押回来的战俘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被王权贵族家的管事领走充当奴隶,要么就是送上祭祀台。

杨戬是在北伯侯府出生的,在他的记忆中,他无父无母,据说,他的父亲是一名武艺超群的死士,在他出生前就跟随北伯侯爷出征战死了,他的母亲因为生他也难产而死,故此他是在族人的抚养下长大的,而那些族人也全都是死士。

何为死士,便是奴隶里头最天赋异禀的一群人,他们有的天生神力,有的骨骼精奇,皆是习武的好苗子,这群人随时都在准备为他们的主人献出生命,战俘的手腕处皆烙有赤红狼毒花印,无论他们逃至何处,都能被人轻易认出来,故即便是身怀绝技的死士,也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

而杨戬自然而然也成了死士中的一员,自从他能独自站起来的那一日开始便被扔进了练武场,身上枪伤刀伤棍伤从无间断。

杨戬是北伯侯府世子崇应彪的人,他比世子小几岁,做伴读与侍卫都很合适,毕竟世子爷一个不高兴,还可以肆意殴打他出气。

他那日是被都城里出了名的王司徒府上的少公子盯上的,至于是为何出名呢?

朝歌王司徒府,以恣意放-荡而闻名,少公子王狄素来喜爱豢养男宠,且尤其对男童感兴趣,据说还偷偷帮着府中两位因丧夫回娘家居住的姐姐寻觅男妾,总之,无论男女皆荒淫不堪。

年纪约莫十岁的杨戬身量比普通孩子要高些,眉宇间也已显露英气,王狄在满堂宾客中,一眼就瞧见了抱着剑站在崇应彪身旁的小少年。

杨苒依那日碰巧跟着她爹杨任去官驿拜见四方诸侯,甫一走进东跨院,女孩儿便听见了刺耳的喝骂声与鞭笞声。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