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瞻彼日月(47)

作者:亮家川儿爷 阅读记录

这是三年前他离开成都的时候,我新做的羽扇。

他一直带在身边,说看看羽扇,也就可以想起我来。

我为他抚着胸口,颤抖着声音让他不要讲话了,眼中的泪水止不住的流下,被渐渐凛冽的秋风吹过,脸颊生疼。可看着白扇上的鲜血,为什么心口也会这么疼呢?

他好不容易止住了咳嗽,我为他擦去唇角的血迹,远处传来飘渺而哀伤的童声,不知是谁家的孩童在唱歌,歌声忽远忽近,听不分明。

他松开我的手,用他的指尖为我抹去脸上的泪水,可怎么也抹不干净。

他带着几分无奈地笑了,轻声道:“阿月,亮给你唱首歌,你能不能不哭了?”

我点点头,勉强挤出一抹想来比哭还难看的笑来。

他看着我,唱起了一首熟悉的诗篇:“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雄雉于飞,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实劳我心。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声音渐渐沉下去,最终归于沉寂。

我慌忙看向他,正正对上他恋恋不舍地看着我的眼神,终于,他闭上眼睛,用轻到几乎听不见的声音说了一句“阿月,对不住。”

我看见他的眼角滑下一滴清泪,而后那如星的双眸再也没有睁开。

我坐在四轮车边的青草地上,四周寂寂,方才听不分明的歌声渐渐清晰:

“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风声呼啸,歌声渐渐飘远。

我握住他的左手,感受到指尖的温度一点一点褪去。

不知过了多久,他右手执着的羽扇,忽然掉落在地。

抬首间,一颗极亮极亮的明星,划过遥远的天际。

我的夫君,他,走了。

第23章 竹花落尽

孔明去世之后,姜维依孔明所言,秘不发丧。我则按照姜维所言,回成都等待孔明灵柩,布置灵堂。

小小的瞻看到屋中一片素白,几分懵懂地问我。

“母亲,父亲是不是不回来了?”

我看着他,所有的话都鲠在喉中。

“父亲写给瞻儿的《诫子书》,瞻儿已经会背了!瞻儿还找蒋叔和费叔要了父亲的《论交》和《知人性》两篇文章,如今也都熟背了。可父亲他不回来了。”瞻儿失落地低下头。

也许是因为自小没有父亲在身边,又经历过乔儿的离世,瞻儿有一种超乎寻常孩子的聪慧。他能敏感地感觉出身边人的情绪,也比寻常的孩子多了几分成熟稳重。他不像其他的孩子,受了委屈会回到家中发脾气,会对父母哭诉,他只是听话地完成我和孔明安排的一个又一个任务,然后小心翼翼,甚至带着些讨好地展示给我们看。可他越是懂事,我越是心疼,也越是担忧。人说情深不寿,慧极必伤,瞻儿的早慧,常常让我为他的未来忧心。

孔明灵柩回返成都时,已经是十一月。

向来温暖无雪的锦官城,在孔明灵柩回返时却下了一场鹅毛大雪。

我站在相府门口,发现整个街上都是白茫茫的,有满天的雪花,也有一身孝服的百姓。

姜维站在队伍前,对我深深行礼,我安安静静地站在灵柩旁边,看着孔明安静而瘦削的脸颊。

“夫人,这些百姓自城门一直跟随至此,维不忍驱赶。”姜维向我解释道。

“既如此,便不必驱赶了。鹤奴、小星,多备些孝布和饭食罢。”我安排下去。

停灵三日,很多人入府吊唁,对我温言问候,我一一回礼,有的时候,甚至忽然想不明白这些人为什么要来府里。

到了夜里,我才能单独和孔明呆在一起。我总觉得他只是睡着了,于是就把想起来的点点滴滴倾诉给他。

“孔明,今年的成都很冷,我有些担心农家的牲畜,听说葛陌上张大娘家的牛棚被大雪压塌了,牛死了。我很是担心她家明年的春耕。”

“瞻儿这孩子懂事地让人心疼,我想着你不在,我总要多陪陪他,看着他长大我才能放心。”

“前几天我看见姜维了,这孩子的性格同你几分相似,怪不得果儿喜欢他。”

“果儿现在也没嫁出去,但我想着由她去吧,这孩子从小性子倔,逼着她出嫁会让她一辈子不快乐。”

“孔明……”

我絮絮地说着,好像灵柩中的他会忽然醒来,将我的问题一一解答。

“夫人。”身后响起了熟悉的声音,回头时,那位曾经的广都长一脸哀戚。

“尚书令来了。”我抬起眼,看着他微微颔首。

“琬是来和丞相道别的,顺道告诉夫人,李平听说丞相去世,也自杀离开了。”蒋琬的声音听不出悲喜,只带着一股淡淡地惋惜。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