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债记+番外(121)

作者:明江 阅读记录

“太子哥哥这两天都呆在东宫书房不出来,”小朋友委屈巴巴地说,“母后说,太子哥哥现在要有诸君威仪,不能总陪我玩了。”

难道本王就没有威仪,要陪您放风筝?

宋徽明无奈:“好吧,大皇兄陪你。”

十五当即鼓掌欢呼:“好哦!”

郭后叹气:“徽明,你别太宠着他呀,成佳都有意放手了,齐儿再过几年,也就大了。”

“母后,难得。”

宋徽明拿了风筝,被小十五连蹦带跳拽到凤仪宫外。

眼见一大一小两个影子走出屋外,周郭氏亦不言语,只无声地看向姐姐。两相无言。

深红的宫墙间,是青石铺的宽阔直道。秋风飒飒,宫中不见草长莺飞,但在孩子眼里,仍是放风筝的好去处。

五彩斑斓的纸鸢乘风而飞。十五欢笑不已,围着宋徽明又跑又跳,宋徽明心道十五真是比当年的小九难缠多了,他不过是例行来向郭后问安,若能预知此事,他定连坐都不会坐,直接就走。

远远地,又见一队宫人转过宫墙,朝凤仪宫来,只一眼,宋徽明便看见了那个玄青色的高挑影子。

“太子殿下到——”

十八岁的宋徽安明艳绝尘,怕是万里云霞,也压不住他的锋芒。

宋徽明心中一痒,只觉心底的念想愈发磨人。

十五一见亲兄,登时将没带零嘴的大皇兄抛之脑后,朝宋徽安跑去:“哥!”

太子殿下自然也看见了他,以及放纸鸢的宋徽明。

第69章 中秋

“好呀,你又贪玩了,”宋徽安面带倦容,见了幼弟弟也笑了起来,弯腰将他抱起,“先生让你背的书可背完了?”

“背完了,背完了,”十五心虚,生怕他再追问下去,跟亲哥哥咬耳朵,“哥,大皇兄这回进宫没带脆皮豆糕,你跟他说说,十五想吃了。”

“你怎么自己不跟他说?”

“哥哥是太子啊,大皇兄听哥哥的。”

宋徽安皱眉:“小馋猫又吃甜食?还要不要牙了?”

“哥你也吃啊,”十五委屈巴巴,“明明吃得比十五还凶,为什么哥就不蛀牙?”

“因为哥哥是大人了,蛀牙虫怕大人,”宋徽安摸摸他的头,“玩儿多久了?”

“就,就一会。”

“真的?”

“嗯!”

斗嘴间,宋徽安已抱着他行至凤仪宫前。

宋徽明依祖制行礼。

“臣见过太子殿下。”

“建王免礼,”宋徽安换上另一副冷淡面孔,淡淡道,“想来是十五胡闹,耽误了你时间,既然本宫来了,十五便跟本宫走了,建王在外劳累数月,也乏了,还是快回去好生修养。过几天中秋家宴,建王再陪十五玩也不迟。”

“太子殿下所言极是,臣这就告退。”

看着建王远去,被太子抱着的十五仍忘情喊道:“大皇兄,记得给十五带脆皮豆糕——”

八月十五,中秋家宴。

今年的家宴格外不同以往,散宴散得早,皇家不再共赏舞曲,而是移步宫中新建的民街。

因皇子后妃久不出宫,不通民间趣味,天子遂命监工挖地引水,沿人工河建了一条两里余长的仿民街,以解妻妾子女不近民间之愁。

街边兼有小食金店、勾栏戏院,宫女太监扮作游人商贩,教坊优伶在阁中卖艺,河中流灯,清歌片片。一眼看去,便真如热闹的民间街市。

帝后后妃、皇子皇孙,悉数易服出行,提灯夜行,散在人群间。街上做戏的下人花足了心思,纷纷冒出家乡土话,更让人觉真实。

一入街,宋徽明便上了河边一小舟。琵琶女点上红烛,暖光透过薄纱窗儿,照在碧波之上。

小舟有窗,正好将舫中人遮去些许。宋徽明吩咐船夫将桨划慢些,好慢慢看着街边那条高挑漂亮的人影。方才家宴上人多眼杂,碍于身份,他自不好走出逾越之举,如今船上只余他与两名下人,他想看哪就看哪。

太子殿下正围在冒热气的煎锅旁,等十三鲜珍香煎酥皮小金圆出锅呢。

“郎君,”官家教坊的琵琶女也做足了民间势头,亦不以“殿下”称呼建王,“奴为您弹一曲《灯歌》?”

“弹《竹君》。”

竹君本是长明南方神话中的佳公子,与爱妻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不料爱妻早亡,竹君心力憔悴,遂辞官隐世,深居竹林。竹君思妻成疾,终于中秋夜得见亡妻魂魄。有情人含泪相会,一同融进青竹林中,永不分离。

竹君的故事真挚感人,是以南方过中秋时,凄婉真挚的《竹君》反而比欢快的《灯歌》更受欢迎。

船行,歌起,明月当空,桂酒醺鼻。

船慢慢行进,他的视线为一片葳蕤的草木遮蔽。岸上的人走走停停,牵着幼弟的手,沿路尝了不知多少小食。十五贪吃,宋徽安便拎了一堆油纸包,笑着跟在他身后。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