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三国]兴汉+番外(130)

作者:剑鸣如歌 阅读记录

但对于南方地区来说,最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无疑是水稻。

在难以改善农作物品种的情况下,只有广泛地开拓水田,种植水稻,才有可能让扬州的粮食生产赶超北方。

然而这个时代,在熟悉的水田中,农民都有可能罹患血吸虫病,哪里敢开拓什么新的水田。

想要开拓新的水田,唯一的选择就是这批俘兵。

但这其中还存在另一个难题。

开拓森林,每名士兵提前选择一个范围,然后在该范围内开拓即可。

自己能开拓多少,便能获得多少耕地。

多劳多得,一目了然。

水田却不一样。

想要在一片水田里种植水稻,那就必须先将这片水田中的钉螺全部消灭,才能开始。

这就涉及到了私有制与公有制的问题。

为大家劳作的时候,士兵的热情是肯定比不上为自己劳作的。

另外,血吸虫病的高死亡高传染,也极有可能让许多士兵望而却步。

凌寒并不想隐瞒士兵。

待到七日之后,森林中开垦田地的情况已经彻底稳定。

凌寒传信给陆康,让他开始登记第二批自愿开垦田地的士兵名单。

同时,他告诉陆康,务必要讲清开垦水田的危险性。官府会尽最大努力保护他们的安全,但死亡率可能仍然不低。

这一次,考虑到血吸虫病的传染性,以及士兵的意愿程度。

凌寒选择的是一块比较小的水田,名额也只有一千人。

除了准备铁制农具以外。

凌寒还要制作出一千副皮手套,避免士兵用手直接接触钉螺。

并且,他提前在距离水田不远的地方建造了营地。

在将这片水田开垦完毕之前,所有开垦水田的士兵都要居住在这里。

他做好了最坏的准备。

万一不能有效控制住血吸虫病,那也要谨防疾病蔓延到城中。

不过,凌寒对华佗还是有着极大的信心。

虽说在后世,只有抗生素才能治疗血吸虫病,中医无能为力。

但华佗毕竟有着神医之名。

估摸着陆康差不多已经收到书信了,凌寒前往济世堂,拜访华佗。

而在庐江。

陆康接到书信以后,立刻传令张勋,命他在俘兵营里宣传此事。

情况与凌寒预想得并不相同。

俘兵们听到血吸虫病以后,并没有感到畏惧,一个个的全都踊跃报名。

这是因为,九江与庐江相邻,他们之前很容易地就通过书信,了解到了第一批俘兵的情况。

有的同伴已经开垦完了,开始耕种自己的地了。

有的同伴则还在继续开垦,打算一口气开垦上几百亩良田。

得知这样的事,剩下的俘兵自然眼红不已!

农具是从官府那里租的,每个人都能领好几个,普通的小民哪里能有机会使用铁制农具!

虽然将来要还粮食,可是长沙王本来就降低了扬州的赋税,加上租赁农具的钱,也就与原先的赋税相抵罢了。

最关键的是,他们并没有听说有哪个同伴,在开垦土地的时候失去性命。

血吸虫病他们自然是知道的,相当可怕。

可问题是,森林中的瘴气与猛兽,不也同样是要人性命的吗?

长沙王殿下千金之躯,信守承诺。既然答应了会尽最大努力保障他们的安全,就一定会做到。

入了军队,本来就随时都有可能死去。

血吸虫病所带来的风险,在所能获得的良籍与田地面前,实在不值一提。

第62章

随着第二批俘兵抵达九江,凌寒认为,是时候开展政治改革了。

从降低赋税开始。

之前,他已经降低了一次扬州的赋税。

但还远远不够。

在历史上,从东汉末开始,到了三国时期,赋税非常沉重。

曹操大力发展屯田制度,农民每亩田地生产出来的粮食产量,有一半要上交官府。

如果租用过官府的牛,则还要额外再上交一成。

至于刘备与孙权,他们明面上规定的赋税,倒是没有那么重。

但经过世家豪族们的剥削之后,农民每亩田地自己所能获得的比例,反而要更小。

重税之下,农民耕种自然没有任何积极性。

留出第二年耕种需要的种子以后,他们每年收获的粮食基本只够勉强糊口。

若遇上打仗的时候,再被强征一波,便连糊口也做不到了。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农民宁愿逃进荒山,最后葬身于野兽的腹中。

按理说,官府降低赋税,受到影响的只是官府。

作为扬州之主,凌寒若是想这么做,直接这么做便是了,不需要顾忌什么。

实际上却完全不是如此。

赋税高的时候,农民无法支付繁重税赋,就只有将土地卖掉,从此卖身于世家豪族。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