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三国]兴汉+番外(132)

作者:剑鸣如歌 阅读记录

凌寒笑道:“与其让他们的粮食放在家中发霉,当然不如用来当作打仗的粮草。只有彻底平定了天下,他们才能过上真正和平的生活。”

周瑜闻之不语。

若是如此,岂非得不偿失。

凌寒当然知道周瑜在想什么。

笑道:“公瑾放心,到那个时候,本王自然有办法让他们自愿交出积攒的粮食,决不会生出半分的抱怨。”

自己完全可以设计出各种娱乐活动,保证百姓们完全满足自身所需的情况下,再心满意足地消费粮食。

心里头早就有一堆主意了,只是一直遗憾于百姓们都太穷。

凌寒接着道:“眼下,世家也许意识不到本王的意图。然而,这样虽能有利于政策成功实施。可一旦他们意识到这一点,定会加倍怨恨。”

倒不如主动地告诉他们。

派出一位合适的人,代替自己向扬州的世家示好。

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并非是想要走他们手中夺取利益,用以强化君权,而是为了扬州长久的和平与稳定。

即使不能令他们信服,至少也能表达出态度:自己并没有不将他们放在眼里。

周瑜出身大族,理论上与各大世家处于同一立场,说话天然具有说服力。

且俊朗非凡,才华过人,在当地颇有名声。

又十分擅长与人相处。在历史上,连起初讨厌他的程普,后来都感慨“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无论怎么看,都是最合适的人选。

凌寒没有说完全部的话。

周瑜至此却已经完全明白,长沙王今日为何召自己前来。

他并没有感到恼怒,声音听来清疏温润:“殿下是希望瑜充当殿下的说客,逐一拜访扬州的世家?”

凌寒定定地凝视着对方:“公瑾可愿助我?”

周瑜有那么一瞬间的失神。

一方是自己的家族,另一方却是天下的百姓。

这本应是个两难之选。

但此刻,周瑜并没有半分犹疑,他拱手道:“殿下有命,瑜自竭尽全力。”

凌寒听了,心中顿时轻松许多。

在周瑜临走之前,他又道:“本王那里有一箱子琉璃珠,公瑾便以琉璃珠,向世家表达本王的善意吧。”

很快,杨真便派人将盛有琉璃珠的箱子送到周瑜的府上。

这箱琉璃珠还是从常山带过来的,原本是想用来结交徐州士人的,结果并没有用得上。

如今反倒用在扬州的世家身上了。

做完事情之后,杨真又回到了凌寒身边。

因为是个粗人,对政事几乎一窍不通,所以先前凌寒与周瑜对话时,他一句话都没有说。

眼下,周瑜已经离开。

杨真在两人先前讨论的时候,心中起了很大的疑惑。

因为殿下并不反对自己询问这类的事情,反倒十分提倡,所以他没有什么心理负担地问道:“在殿下看来,究竟什么的君主才算是英明的君主呢?”

按圣人的言论,英明的君主是应当具有一颗仁义之心的。

但本朝的汉武大帝,任谁看来也是一位明君,可是汉武大帝似乎……好像说不上仁义吧?

杨真一直觉得,殿下怀有一颗仁义之心,这理所当然,十分正确。有利于收服民心,进而有利于恢复汉室。

可是今天听到周瑜先生的话,尽管没有完全弄懂,但他隐隐感觉到,殿下对百姓的仁义,似乎会不利于扬州的统治,也不利于恢复汉室的大业。

凌寒没有直接回答杨真,而是问道:“什么样的君王可以算作明君?百姓眼中的明君,与后世眼中的明君,是一回事吗?”

顿了顿,又道:“百姓为什么会渴望一位明君?”

杨真认真地想了想。

他觉得这个问题似乎很容易就可以说出答案,却又觉得自己的答案并不足够准确。

于是道:“属下愚钝。”

凌寒道:“有句话说,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杨真听到这句话,当即就要开口反驳。

凌寒并没有给他反驳的机会,继续道:“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做到。”

杨真迟疑地点了点头。

“但是——”凌寒话锋一转:“百姓之所以渴望明君,是因为明君当朝时,在天子之下,勉强是可以说一句人人平等的。”

“无论多么位高权重的官员,都不敢肆意欺压百姓。因为一旦上达天听,官位再大也要付出代价。”

“若是这位明君,还可以足够好地克制自己。既不奢靡,也没有对外扩张的野心,那么百姓的日子就会非常好过。”

凌寒捧起茶盏,饮了一口,继续道:“若是遇上昏君,情况则恰好相反。”

“天子高高在上,丝毫不懂得民为水的道理。天子之下,会被分为无数等级,一层一层地往下盘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