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三国]兴汉+番外(145)

作者:剑鸣如歌 阅读记录

凌寒立刻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这一次之所以抢的是西南部,是因为西南部没有士兵留守。

自己新开垦的土地,那可是距离郡城更远。将来一旦撤走士兵,山越势力岂不是想抢就抢?

说实话,凌寒原本并没有太将山越势力放在心上。

虽然在历史上,山越势力的确给吴国带来了非常大的困扰——

山越头头之一的祖郎,曾经差点杀死孙策。

骁勇如孙策,他所率领的江东军,征战数年,也未能将山越势力彻底消灭。

直到孙权接管江东,又过了数十年,江南的绝大部分山越才被迫出山,迁徙至平原地区,登籍在册。

但自己面临的情况与历史上的孙策是完全不同的。

首先,在历史上,孙策尽管凭借军队,成功占据了扬州,却因为出身低微,加之本人的性格问题,几乎没有得到任何世家豪族的支持。

即使是所获的民心,也并不足够。

山越势力之所以强悍。

是因为山贼、异人、宗部势力,三者联合成了一个同盟。

所谓宗部势力,是以宗族乡里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地方武装政权。

简单来说,是地方豪族领导的普通百姓。

明面上,由善战的统领,分成大大小小多股势力,统帅着多则两三万少则几千的人。

背地里,世家豪族提供情报,并将未登籍在册的百姓当作他们的后备兵力。

即使如此,山越势力的本身作战能力仍然一般。

大多只是凭借着熟悉山地地形,与官府的军队打游击战。

但若是放任不管,他们就会时不时跳出来咬你一口。

历史上孙权西征黄祖时,就因为山越偷袭不得不率兵返回。

凌寒之所以先前没将他们放在心上,是因为自己几乎取得了所有扬州世家的支持。

或许有几个心中也存在不满,但也根本没胆子与他作对。

至于那些原本未登籍在册的百姓,现在纷纷忙着向官府申请去城外开荒呢。

可以说,历史上原属山越势力中的三分之一,还是最重要的三分之一,已经完全变成了凌寒这一方的人。

但这并不意味着凌寒就真的可以轻松了。

历史上,山越势力有能力对江东发起进攻。

现在,他们失去了这个能力。

与此同时,历史上的江东并没有大规模地在城外开垦荒地,他们并不怎么惧怕对方掠夺粮食。

而这却是凌寒所需要防备的。

凌寒忍不住叹道:“情况虽然有所变化,选择却没有区别啊。”

为了粮食增长的长远大计,他必须想办法将这伙山越势力全部灭掉!

第69章 (捉虫)

凌寒将所有部下召集起来,商量讨伐山越一事。

听说山越袭粮之后,孙策立即出列道:“末将请战!”

凌寒看向他:“伯符可有良计?”

孙策道:“末将也曾听闻过山越势力。他们在扬州存在多年,官府却奈何他们不得。可在末将看来,这些人不过是躲躲藏藏的跳梁小丑罢了。只是从来没有人认真地对付过他们,所以才能上窜下跳。”

“只要率大军逐一扫荡山壑,要不了几日,必能荡平山越。”

凌寒没有说什么,心里却是不赞同的。

此时的孙策,还没有过山地作战的经历,所以才会有如此想法。

自己眼下倒不缺兵,可光靠精兵良将是不足够的。

历史上,孙策便携大军扫荡过山越势力。

算不上失败,可也的确没能取得太大的胜果。

有了被大军扫荡的经历之后,对方变得更加小心谨慎,坚决避免正面作战。

结果就是持续多年的缠缠绵绵。

周瑜出言反驳道:“我军并不熟悉西南部的山地,大军进山,非但行军困难,且极易受到埋伏。再者,不提前摸清对方营寨所藏之处,贸然出兵围剿,若是不能够取得很大的优势,便等同于失败。他们有了提防之后,日后想要进攻便更加困难。”

孙策想了想,道:“依公瑾的说法,我们若是想痛击他们一番,只能想法子将他们引出来了?”

周瑜道:“这恐怕也不容易。据我所知,九江郡西南部的山越头领名为严白虎,他手底下的山贼及异人,多达两万余人。而昨日前来抢粮的不过三千人。即使我军将这三千人全数杀掉,也无济于事,同样会加大他们的警惕之心。”

嗯?听到周瑜的话,凌寒感觉有些奇怪。

昨天听说这件事以后,他直接以为来抢粮食的是祖郎,因为豫章郡是祖郎控制的地盘。

严白虎的势力……怎么会跟祖郎的势力在同一个郡?

历史上,他们不分别是很出名的两个山越头子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