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三国]兴汉+番外(17)

作者:剑鸣如歌 阅读记录

赵云可是穿衣显瘦的。

传说李小龙也是精瘦的身材,体脂率却能常年维持在百分之4,低到令人发指。

难道三国时期杰出武将们的体脂,都比李小龙还要夸张?

“师兄,就到这里吧。”

凌寒跳了下来。

严格说来,赵云能算他的半个偶像。两人才认识没多久,他实在不能坦然地坐在赵云的背上。

说了几句话,赵云表示自己要去溪边处理野山鸡,让凌寒回木屋里等。

凌寒有心想帮忙,无奈对杀鸡拔毛这等事毫无经验,于是带着幸存的野兔回屋。

他一边撸着兔子,一边琢磨着之后的事情。

等会用完早餐,先进城去找杨真会合,买些衣物,再设法赚钱。

自己手头上有些从皇宫里带出来的财宝,若是不奢侈浪费,足够一生衣食无忧。但要是想招兵买马逐鹿中原,那就杯水车薪了。

生钱的法子有很多,比如制作更精良的盐来出售,这绝对是最赚钱的。但他现在根本没有人脉销路,当地的士族世家一个都不认识,就算鼓捣出来了也没法去卖。

至于白糖和酒等物品,同样如此。

想来想去,恐怕只能从玻璃这种奢侈品下手了。

这个时期,琉璃制品很受富贵人家喜爱。销售这些东西,既可以赚得钱财,又能够结识人脉。

他在心里构思着各种计划,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赵云进屋时,便瞧见自己的师弟正望着窗边出神,目光悠远,于是笑道:“山鸡马上就烤好了,出来准备吃饭吧。”

别人做好了食物,还要进来催促自己,凌寒感到羞赧:“我方才在想事情,一时忘记了时间。还请师兄勿怪。”

赵云道:“没关系。”

他心想,师弟该是想家了吧。

第10章

赵云拿给凌寒半只插着木棍的烤山鸡,并递过来一小包盐。

看起来,赵云师徒虽然住在荒山之上,生活却是过得不错。

东汉末年,连年大旱。黄巾起义之所以能够席卷全国,就是因为有大量百姓连饭都吃不上。

能够不吝啬食用盐的,能算得上富贵人家了。

想想也是,且不说童渊颇有名望,单就赵云这一身本领,即便不从军打仗,也总是有用武之地的。

凌寒打开那一小包装着盐的纸袋。

这个时期的盐,基本都是从盐池里提取出来的粗盐。颗粒大,杂质多。食用多了,可能还会导致黑血病,味道更是与精盐没得比。

不过有总比没有好。

他暗下决心,等到自己有了地盘,第一件事就是把加碘盐搞出来,大量销售。

用过早饭,凌寒进城去找杨真。

一见面,杨真立刻问道:“殿…公子,您在山上住得习惯吗?不然还是住在客栈吧?”

他倒不是担心殿下的安全。只是认为山上环境简陋,殿下即使想要跟随师叔习武,也没有必要睡在那里。

凌寒摆手道:“我住的惯,你不用担心这个。”

回客栈住?开什么玩笑。这个时代,同吃同住可是与人拉近关系最惠而不费的事情了,没见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以后,每天都要与诸葛亮同吃同睡么?

不再纠结这个,凌寒问道:“我昨天托你做的事情,怎么样了?”

“回公子的话,您需要的几种材料,属下都已经找到购买的铺子了。”

大量的沙子、石灰石、长石和草木灰,杨真不晓得殿下好端端地为什么要买这些废料,不过既然要求了,那他自然是要竭尽全力去完成的。

“很好,今天我们先去租一块地,然后再招募木匠来负责制作模具。”

剩下的就是原料配比的问题。古代没有测量的仪器,目前也不可能自己造,所以必须进行大量的试验。

这件事,只要自己教授一遍,之后交给杨真做就可以了。

尽管需要不低的成本,但比起成功的收益来说不值一提。

凌寒感觉一切都很顺利,他看了一眼杨真,发觉杨真身上的衣服也已经变得灰扑扑的,便道:“先随我去布庄做几身衣服。”

“是。”

古时没有现成的衣裳,都是量体裁衣。

凌寒在布庄里挑好了布,又让店家量了尺寸,考虑到这具身体还会长高,只定做了两身衣裳。

皆是再普通不过的长衫,几个时辰便可做好,凌寒让杨真也去做了一套,傍晚时来取。

杨真没有推辞:“谢公子。”

之后的租地招工,都很顺利。

做完这些事,凌寒回到客栈,开始在布帛上画玻璃制造厂的设计模型。

按道理说,一个普通的当代大学生哪里会这些事?

偏偏凌寒在念初三时,有一段时间对这些实用工业的发展史特别感兴趣。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