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三国]兴汉+番外(181)

作者:剑鸣如歌 阅读记录

求援信送到袁绍手里之后,袁绍大感震惊。

要知道,他这个弟弟,一向自视甚高,心底里是根本看不起自己的。

于是,袁绍不但立刻将长沙王视为最大的威胁,同时还将这封求援信送到了其他诸侯的手上。

而主公曹操,则是从更早的时候起,就意识到了长沙王的不凡。

至于荆州,刘表已经病重不能主事,主持此次绞杀长沙王计划的乃是刘表的心腹蔡瑁。

岘山一战,黄祖死于长沙王之手,自那以后,蔡瑁便是刘表的唯一心腹。

与此同时,蔡氏一族还是荆州最大的世家,与扬州毗邻,蔡瑁比其他人更能感受到长沙王对世家的敌视。

蔡帽不知道扬州的世家为什么会选择臣服,自愿地接受了长沙王的削弱,但他决不愿意眼睁睁看着蔡氏一族最终会与贱民们平起平坐。

五方势力,全都有着对长沙王出兵的强烈动机。

但是,尽管如此,这次的绞杀行动仍是令人难以置信。

要知道,当初十八路诸侯一齐讨伐董卓,都没能成事。

这一次远比上次艰难无数倍。

董卓声名狼藉,强进京城失了大义,各路诸侯可以名正言顺地讨伐;长沙王却是汉室皇长子,年少成名,气宇轩昂,是无数人心目中的大汉希望。即使在世家当中,明知道长沙王有削弱世家之心,倾心于他的士人也不在少数。

如主公曹操,此次劫杀行动,就并未携带他最看重的荀氏兄弟,以及徐晃等将领,而是留他们镇守都城。

讨伐董卓时,众人会盟于酸枣县。酸枣县在此之前不属于任何一路诸侯,因此各路诸侯都可以放心前来。

可这一次劫杀长沙王,却是需要多路诸侯带兵前往其他诸侯的治下,这显然会给双方都带来一股危机。

如何暂时放下恩怨,如何相互信任,如何携手合作,狙杀长沙王。

全赖这位白面书生巧妙周旋其中。

他就好似战国时的苏秦,身担多路使者,最终促使各路诸侯戮力同心。

徐扬二州,兵力强盛,粮草充足,军民上下一心。

正面攻打长沙王太过艰难。即便能够成功,也必定耗时良久。

长沙王深得天下民心,且不会是坐以待毙之人,这中间极有可能发生变故。

故而最好的方法便是,引他出来,猎杀他于别处。

董卓自甘受伤,袁绍自损粮仓,双方举数万大军,只为做一场戏给长沙王看。

足可谓是千古未有。

兖州、豫州、荆州,同样耗费了大力气,联起手来,暗中在东面布下了天罗地网。

确保长沙王绝对不可能逃回徐州。

无论是东面还是西面,都是足以致命的死局。

而双管齐下,则是为了让长沙王绝无可能有任何的生机!

不过……司马懿眯了眯眼。

想出这等毒计的白面书生,看似真正效忠的是主公曹操。

可在他看来,此人对长沙王的恨意,倒是更大一些。

一个皇宫里的太监,却有着寻常士人远不可及的眼光,三寸不烂的舌头,深得董卓看重。

偏偏对方看不上董卓,卖了董卓来给自己的主公送好处。

又与长沙王有着不知怎样的深仇大恨。

司马懿嘴角笑意更深,这可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

而在曹操等待凌寒自投罗网的同时。

凌寒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先前犯下的一个错误:马蹄印记与烧饭的痕迹。

是的,三千铁骑,行过的路上不可能没有踪迹。

自己只顾着派斥候四处查探,却忽略了这一点。

凌寒面色发白,这实在是一个足以致命的错误。

之所以如此。

本质上还是因为,凌寒从心底里难以相信,这整件事会是各路诸侯联手设下的局。

派出的斥候,很大程度上只是起心里安慰的作用。

因为潜意识里已经认定了不可能,即使他不断提醒自己,事实上也并没有仔细思索其中的问题所在。

袁绍四世三公,不管手段如何不堪,总还是要脸面的。

而曹操,历史上固然挟天子以令诸侯,可直到死亡都未真正称帝。

他们又怎么可能会抛开一切脸面,联合西凉贼首董卓,只为了置自己于死地呢?

为了增加自己孤军前往长安的可能,董卓与袁绍甚至发动了一场战争。

作为历史系的学生,凌寒还从未在史家的记载上见过这等离奇的事情。

直到目前,凌寒其实仍然不能完全确定,至少有董卓袁绍曹操参与的诸侯联军,对自己设下了这个圈套。

但从他发现自己的错误以后,经过种种探测,这个推断已经变得愈发可信。

这种情况,接应刘协是不可能的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