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三国]兴汉+番外(23)

作者:剑鸣如歌 阅读记录

时至今日,面对赵云,凌寒已经不能像初见时坦然地隐瞒身份了。

尽管他并不后悔当时的做法,因为如果不那样做,此时此刻他们未必可以这样亲昵。

他将第一颗琉璃珠送给赵云,除了看重以外,另一方面就是想借此向赵云透露,自己并不是寻常的士族子弟。

凌寒不再出声说话,留给赵云消化这件事的空间。

他将视线投往别处,起初是看酒楼外的景象,随后又漫无目的地观察着酒楼里的有钱人们。

不远处,两位客人引起了凌寒的注意。

那二人皆是再普通不过的打扮,乍看上去与普通百姓没有任何区别。可问题恰恰在于,普通百姓怎么可能会来这么昂贵的地方?

如果穿着低调是为了掩人耳目,那么来这里吃饭未免太过愚蠢。

排除掉这种可能性,他们的身份就不难判断了。

商人。

中国自古以来重农轻商。在行商时,尤其乱世,穿着普通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而在休息时间,他们也不会像士人那样讲究,很可能穿着朴素的衣裳进了昂贵的消费场所。

商人啊……这倒也是个售卖琉璃的途径。

他们在历史长河中的存在感实在太低太低,厚重的史书,是皇室的舞台,士大夫的舞台,将军的舞台。

唯有在不起眼的角落,才留下有关商人的只言片语。

这也正是凌寒忽略掉的原因。

现在想想,直接与士人打交道,哪里比得上与商人交易呢?

从士人那里换了钱再去购买粮食,数量过大很可能引起官府注意。而商人最是喜欢囤积粮食,自己完全可以用琉璃珠直接兑换大批粮食。

有了粮食,就可以试着在当地招募一些兵士。

起初不必多,挑选一些身体素质好的,私底下进行训练。

练出一支五十到一百人的精锐来,最好再让他们具备最基础的识字能力,将来会是一笔重要的财富。

“两位客官,这是你们点的酒菜。”

酒楼伙计的一声提醒,将各怀心事的两人注意力重新拉回。

有些出乎意料的是,凌寒还未想到什么话题,赵云主动开口道:“师弟方才在看什么?”

凌寒抬眼望去,对方眼眸中依旧像覆着一层雾气,显然并没有完全释怀,于是照实说:“那边的两位商人。”

赵云顺着视线看过去,念出一个名字:“甄尧。”

凌寒惊讶:“师兄认得他们?”

“倒也不算。”赵云笑笑:“只不过,甄府最是乐善好施,时常开棚布粥,很受本地人的尊敬。穿蓝衣的那位便是甄府的公子,名为甄尧,我曾远远地看见过他几次。”

听赵云这么一说,凌寒心中的好感度陡然升了几分。

乱世将至,处在这样的时代,却能保留怜悯之心。

若是与甄府打交道,倒是更安全,也更乐意。

那边,甄尧已经站起身来,对着另一人抱拳道:“没问题,我甄府言必有信。”

“哈哈哈。那好,三日后,我们不见不散。”

说罢,二人拿起包袱,分别离去。

凌寒试图听他们在说什么,无奈对方说话的声音并不大,加之隔了一段距离,并不能听得清。

却见赵云微微拧起眉,凌寒便问:“怎么了?”

赵云答道:“他们三日后要在清源坡相见,似乎是有一笔生意要在那里详谈。”

“清源坡。”凌寒默念一遍这个地名,又问:“这有什么问题吗?”

赵云说:“昨日我听一猎户言,那里最近并不太平,似乎有山匪出没。”

凌寒听了心里咯噔一下。

山匪作乱,百姓暴起,这正是二次黄巾之乱的征兆。

在冀州地区,最为有名的应当是张牛角与张燕所率领的“黑山军”。

初期,黑山军战无不胜,当地的官府力量在他们前面几乎不堪一击。

直至遇上兵精将广的袁绍与曹操,他们才被各个击破。

心里简单合计了一番,凌寒道:“师兄,能否陪我去清源坡走一遭?”

三天的时间,制造出十颗琉璃珠肯定不在话下。

赵云道:“师弟是想与甄尧做生意?”

“嗯。”凌寒抿了抿唇,声音听来有些软:“有师兄跟着,即便遇上山匪,我也用不着担心了。”

赵云微微一愣。

师弟这还是第一次在他面前如此孩子气。

他隐约猜出,师弟的身份非同寻常,正不知以后该用何种方式与其相处。此刻,却不由如往常一般道:“好。师兄陪你一起去。”

第14章

三日后。

凌寒袖中揣着一个精致的小木盒,与赵云一道赶往清源坡。

三天下来,一共烧制出了十七颗玻璃珠。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