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三国]兴汉+番外(238)

作者:剑鸣如歌 阅读记录

无论秦朝覆灭还是扬州此刻的繁荣,当然不仅仅这么简单。

但凌寒会着重强调这一点,以突出善待百姓的重要性。

而其结论便是:真正想要维护一个王朝的统治,那么这个王朝上至君王,下至大小官员,都要尽力尽力维护百姓的权益。肆意欺压百姓的行为,便等同于是在背叛朝廷,想要覆灭朝廷。这便是犯下了类同谋逆的大罪!

当然,如果真的有哪个世家大族子弟犯下这种罪行,凌寒也不可能真的将其直接处死,更不可能株连。

比如陆氏,陆氏一族当前手握话语权的乃是庐江郡守陆康,他不但在扬州极有名望,此前还曾主动向凌寒献出庐江郡,功劳巨大,陆氏子弟陆逊将来也必定会成为朝廷栋梁。

在封建时代,凌寒没办法因为一名百姓的生死,就与这样的世家交恶。

但是,陆氏一族如果想要保下那个犯了罪行的人,就必须为此付出巨额的银钱。

如此一来,他们不至于因此怀恨,其他世家也会心有余悸,轻易不敢作孽。

当一切细节确定好之后,凌寒正式对外放出消息。

与此同时,他传令各郡郡守,命他们接到信件之后,立即开始按照要求修建书院。

吴郡。

郡守盛宪对着手头上的几份竹简,有些发懵。

一份来自长沙王殿下,是命令;一份来自手下,是消息;一份来自郑玄,是书信。

长沙王殿下命令自己在吴郡的各县建立书院,还必须要成立一个“精英班”。

手下传来的消息是,殿下已任命大儒郑玄为书院祭酒,统管扬州所有的书院,避世多年的郑玄欣然领受了这一任命。

至于郑玄,是师徒间的密信。

——鲜有人知,吴郡郡守盛宪曾经就读于大儒郑玄的门下。

在信中,老师希望他能够支持长沙王。

不仅仅是遵从殿下的命令,而是真正将书院一事放到心上。

盛宪默默道:“殿下如此要求,老师如此请求,我除了全力地去做好它,还能有什么选择呢?”

相似的场景,在扬州多地上演。

庐江,陆氏府邸。

陆康拿着两封竹简,将自己的两个孙子,陆尚与陆逊叫到跟前。

长孙陆尚早已过了加冠之龄,平日跟随陆康做事;从孙陆逊尚且年少,堪堪十五岁,却十分聪颖。

陆康吩咐道:“你们二人,仔细瞧瞧这两份竹简。”

二人接过竹简,分别查看。

惊讶过后,他们很快明白了祖父的意思,祖父这是在考校他们。

一盏茶的功夫过后。

陆康问道:“这书院一事,日后会如何发展。你们各自给出结果,说明理由。”

他看向陆尚道:“你先来。”

陆尚恭敬道:“孙儿以为,殿下初心虽好,此事却不可成。”

陆康看着他,等待下文。

陆尚于是继续道:“祖父对大汉的忠心,天地可鉴,自不会反对殿下。可扬州众多世家,必定有许多人不愿看着殿下如此作为。先前因土地一事,已致使某些世家不满,此举更甚一步。书院若开,只怕会令他们顾虑不已,以至心生叛意。”

“扬州一片反对之声,殿下自会收回成命。”

陆康微微颔首,并没有做出评论。

他看向另一位孙子:“你呢?你又是如何看待此事的?”

陆逊道:“祖父,孙儿以为,书院一事,殿下极有可能获得成功。”

“哦?”陆康问道:“这是为何?”

“长沙王殿下身份尊贵,无论在军中、士人、民间,都有着难以想象的威信。堂兄说得不错,的确有世家因土地一事对殿下有所不满,然而,却并未有人因此生出事端,他们甚至连表面上的一丝一毫的反对都不敢显露。

“这是因为,即使是心中不满的世家,他们也同样深信一点:以殿下的英明神武,日后必将恢复汉室。世家若是联合起来,或许能逼迫殿下让步,但忠心如祖父的士人并不在少数。此种情形之下,反抗无异于自寻死路。”

“殿下唯一能令世家挑剔之处,在于有违礼制。若有人想阻止殿下开设书院,也唯有使用此种名头。然而,本应最遵循传统与礼制的郑玄,却决定出任书院祭酒一职。显然在这件事上,郑老先生表达了对殿下的全力支持。”

“殿下依照圣人的言论,修建读书之场所,并得到大儒的鼎立相助。既然如此,世家又还能拿出什么名头来反对此事呢?”

陆康听了忍不住地点头。

陆逊虽然聪慧,可今日这番分析,着实让人感到非同寻常。

便是自己,一时之间也想不到这些。

他不由夸赞道:“甚好。如此短的时间内,你便能想到这些,实是不简单哪!”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