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三国]兴汉+番外(46)

作者:剑鸣如歌 阅读记录

殿下竟有这般的仁心么?

第27章

凌寒没有立刻写信。

陶谦身为一州之主,他总不能无缘无故把人喊来,得等个契机。

好在,仅仅两日,盐场那边便传来了好消息。

“殿下!”糜芳春光满面,匆匆赶来报喜:“您改造的盐业成了!”

新式制盐不但节省了大半的制盐成本,产量也大大地提升了。而且,只要尝过新法子制得的盐,便会觉得,以前的盐难以下咽。

下人过来汇报的时候,糜芳根本不敢相信。直到亲自去盐场查看过了,他才相信这消息属实无误。

凌寒嗯了一声,开始提笔写信。

糜芳见殿下如此淡然,仿佛早有预料,不值一提。

他心道,殿下是什么人,自己当日在常山不就知晓了么?前些日子真是猪油蒙了心,才会觉得殿下走岔了路。

比起天下,盐业没那么重要。可短短几天就能在制盐上取得如此成就,将来可以转化为无数的钱粮兵马,定然是大大的值得啊!

实际上,改进盐的意义比糜芳以为的还要多一些。

三国几大巨商,无一不是凭借盐业获得了巨大利润。而除了糜氏与甄氏以外,这些商人都会成为其他诸侯的助力。

在盐业上取得垄断优势,削减他们的财富,就是间接地削减各路诸侯的力量。

眼下,各州之间的贸易没有断绝。

凌寒借由糜氏和甄氏两大商族,将新盐卖至各地。若是将来哪路诸侯出于利益考虑强行切断这些交易,自己却拿不出同样价格的盐,无疑会损害民心。若是不切断,那就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属地的财富流向别处。

当然,现在说这些有些早了,这都是以后的事。

见殿下并没有因为新盐制出而太过欣喜,反倒在奋笔疾书。糜芳不由好奇道:“殿下,您在写什么呢?”

凌寒没有回答他,直到写完最后一笔,落下自己的名字,才交给糜芳:“把这封信送给陶州牧。”

糜芳一愣:“殿下是要……”

凌寒笑道:“本王改进盐业,制出了更好的盐。于情于理,当邀请陶州牧来参观新盐场才是。”

糜芳听了也露出笑容,作揖道:“是。”

州府距离凌寒所在的地方仅隔了几个县。

一来一回,第三日的中午,陶谦抵达草云苑。

杨真早早地守在府邸门口,见到陶谦抱拳躬身道:“见过州牧大人。大人且在此稍候,容小人进去禀报一声。”

陶谦颔首:“麻烦了。”

不多时,凌寒从府里走出:“陶大人舟车劳顿,辛苦了。不如先进府,略作休息?”

“谢殿下关怀,不碍事,下官身体还硬朗得很。”陶谦抱拳行了个礼,面带微笑:“殿下信上说,您改进了制盐的法子?”

“不错。”凌寒看着他道:“本王喜不自胜,想同陶大人分享这喜悦。陶大人不会怪本王因为区区盐业便把大人喊过来吧?”

“殿下哪里的话,”陶谦受宠若惊:“殿下第一时间邀下官去观看新盐场,这是下官的荣幸。”

盐场。

被任命为实习盐工头子的吕挥,日日忙碌不停,不敢有丝毫大意,生怕出了什么差错,辜负了长沙王的信任。

当凌寒和陶谦来到这里时,吕挥急忙跑过去行礼:“拜见殿下!拜见州牧大人!”

“起来吧。”凌寒道:“为州牧大人介绍一下。”

当了几日的头儿,吕挥已不像上次那样紧张,他站起身,恭敬道:“是。”

陶谦对如何制盐是一窍不通的。

吕挥简单介绍了原本的制盐方式,又比照了后来的新方式,还让陶谦看了挖出的沟渠与各式各样的工具。

最后,他将陶谦带到成盐的地方:“大人,这便是新制出的盐了。”

“看上去倒与平日里食用的有所不同。”

陶谦走上前,发觉新盐要细腻许多,也白一些。无论如何,模样是要更好的。

他捻了一指,放至嘴巴尝了尝,立时眼神发光:“果真是味道极佳啊!”

身旁,糜竺补充道:“禀大人。这味道还是其次,关键是极大地降低了制盐的成本。这些年,盐的价格一日高过一日,寻常小民根本无力购买。如今这新盐,可以卖得便宜一些,底下的人吃得起,便不会再生瘿疾了。”

陶谦捋着胡须:“如此甚好。”

他转身向凌寒行礼:“殿下制出新盐,实在是苍生之福啊。”

“法子是本王想的,不过切实做出来的,却是这位叫吕挥的盐工。”

凌寒将吕挥叫到身前来,对陶谦道:“本王曾允诺,若他做得好,便让他管理更多的盐场。州牧大人以为呢?”

陶谦颔首,略作思索,随后对吕挥道:“本官便封你为海盐使,今后统管徐州盐场。待本官回去后,便会拨些人手协助你。”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