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界种田小日子(1323)

作者:月上银河 阅读记录

礼部的小吏将封存好的祝泽清的试卷一一搬出来,像字画那样展示在大家面前。

他写的最好的文章如下——

臣闻致治之道,必以教养为先,而教养之道,当以得人为要。

盖农桑所以养民,学校所以教民。

是二者,衣食之本,风化之源,而君人者不可不以此为先务也,昔孔子之论治道曰:“既富矣,而必教之。”

孟子之论王政,必以均田制、兴学校而为说者,夫岂无征之空言哉?

然非得人,亦无以行之,故又曰:“为政在人焉。”

洪惟太祖高皇帝,肇造丰业,太宗文皇帝,中兴家邦,仁宗昭皇帝,恭已守成。

三圣相继,实同一心,其重农事而田制有等则之均,崇教化而内外有学校之建。

方今皇上,嗣登宝位,励精图理,乃进臣等于廷,降赐清问。

远举唐虞三代教养之道,近述祖宗列圣勤民之政,且自期以咸跻雍熙,而恪遵继述。

臣有以知皇上是心,即祖宗列圣之心也,即尧、舜、禹、汤、文、武之心也。

臣虽愚陋,敢不精白一心,以对扬圣天子之休命乎?

臣闻自古帝王为治之道,不越乎教养而已。

养所以厚民之生,教所以成民之性,二者兼举,而治道备矣,故尧自唐候特起为帝,其致治之道,因故非一端也,而必先命稷、契以任教养之职焉。

舜以重华绍尧致治,其仁民之政,亦非一事也,而必申命稷、契,播时百谷,敬敷五教焉,是以唐虞之时,家给人足,而比屋可封,厥有由矣。

迨夏、商、周之迭兴,其养民则有田产之制焉,其教民则有学校之政焉。

《传》所谓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制虽不同,其实皆什一者,无非所以养乎民也。

所谓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时治隆俗美,人人有士君子之行者,抑岂无所本哉?

然是道也,我国家列圣相承,六十余年之间,天下太平,四海宁谧,出作入息,怡然于饱食暖衣之余,父慈子孝,蔚然于礼乐教化之内。

其治效之隆,固也方驾唐虞,而超轶三代矣。

迨至皇上,宵盰孜孜于教养之务,尤加之意焉。

故爱民若保赤子,则心之爱者诚矣,而田里未皆给足;

教化本于躬行,则谨诸己者至矣,而风俗未底刑措,此非皇上之心有所未尽也,殆必承流宣化,职任师儒者之未尽得其人也,盖知人之实,自古为难。

皇上于任人虽未尝不察,然论荐者未免为色庄,静言者每至于庯违,才优于赵魏老者,又不可以为滕薛大夫也。

然而,皇上诚能精择吏部之官,而公行铨选之法,慎简风宪之任,而务尽考察之实,使郡守、县令皆如龚、黄、卓、鲁之辈,则户口增,田野辟,而蒸民莫不粒食矣。

何患田里之未皆给足矣。

职任学校者,皆如胡瑗之教苏湖,则教化行,善人多,而风俗莫不丕变矣,何患天下之未底刑措乎。

臣草木贱士,于明体适用之学,讲之未至,皇上所以策臣者,欲举其要而可以行者,臣故敢昧死以得人为要之说,为皇上陈之也,伏愿皇上垂仁采纳,特加宽宥,臣不胜战慄。

要说一开始看到试卷是惊艳,看到看到这篇文章后,那是不可思议。

“这、这真是祝泽清写的文章?”

“这不有他的名字,还能有假?”

“可是这么好的文章,他一个上了一年学的学生能做出来?”

“你别忘了他四首解元,而且还是凌老的学生。”

“就算如此,这么老练深刻动人精彩绝伦的文章也不可能出自一个弱冠学子之手。”

“你可别瞎说,这文章不是人人都能做出来的,而且他文章的风格跟以前我们看的都是一样的,不可能出自别人之手。”

第634章 殿试

“太不可思议了,简直无法相信。”

“泽清师兄,恭喜恭喜,恭喜考取会元。”凌封锦四人一同向祝泽清道谢,好兄弟是会元,说出去多有面子啊!

“同喜同喜。”祝泽清还礼。

秦玉堂听着大家的议论,充满好奇,对简君杰和陶子衡道,“我们也去看看泽清师弟的试卷。”

“好啊。”三人一起去了摆放试卷的地方。

在场的学子们不由围过来,将祝泽清簇拥在中间,欢喜地给他道贺。

这可是会元,不,不仅仅是会元,那是五首会元,难得,太难得了。

刚才离开的,听说了消息之后,又马上赶了回去,向祝泽清恭贺,然后才去恭贺自己。

江一宁作为祝泽清的夫郎,报子看到他,立马跑过来给他报喜,这报喜可是能得赏银的,“恭喜正君,贺喜正君,祝泽清会试第一名,一榜会元,恭喜。”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