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界种田小日子(1329)

作者:月上银河 阅读记录

三位大学士纷纷露出赞美的表情,对视一眼,这绝对是状元之选啊!

其实对于大学士来说,殿试阅卷不用写评语,好坏只是一个圈一个叉的问题,殿试成绩公布后,也没有追诉制度,就算结果有所偏颇,考生也要认账。

更何况,殿试前十名是由皇帝亲自排定名次,觉得文章不错,只管上呈给帝王,交给皇帝定夺就是,他们并不需知道文章背后到底是谁。

经过两晚一天阅卷下来,卷子重新汇总到三位内阁大学士手中。

次二等二百零二份考卷已经选择完毕,这二百零二人将会是本届殿试的三甲,被赐“同进士出身”。

至于被列入二等的卷子,还要大学士们重新选拔一下,看看有没有特别优异的卷子,可以进补到呈递给天子的前十名中。

结果是没有。

本届会试前十名考生在殿试中的卷子,没有出现任何意外,全部中选,悉数要呈递给天子。

也就是说,状元只会在这十个人中产生。

其实状元人选大家心里都有数,但人家也的确是有实力,这年头,能做出一篇让所有人都赞美且无可指摘的文章,想想就知道有多难了。

大家要争的是榜眼和探花的位置,这也是可以青史留名的。

剩下九篇文章中,得到圆圈最多的是仲锦元和刘光安,他们二人也是解元,而是两个都是京城解元,只是年申不同。

不管如何,接下来的事跟他们读卷大臣没什么关系了,交给皇帝定夺。

最后十四名阅卷官聚在一起开了个小会商讨了一下,意见统一之后就把试卷呈交上去了。

阅卷终于结束,因为时间比较晚了,卷子虽然会呈递给圣上,但当天并不会出最后结果。

四月十八一大清早,十四名殿试阅卷官前往华盖殿面朝皇帝。

虽然名义上殿试前十名的排次是由皇帝来最终决策,但皇帝在决定的时候,也会参照殿试阅卷官之意。

现在在位的这位皇帝是位圣明英明的君主,喜欢纳谏,也听得进去,因此手下汇聚了一群能臣干将。

华盖殿内,皇帝将十份考卷拿起来,道,“朕昨夜连夜审阅过这十份考卷,感触颇深,今日与众卿拟定一甲之人选……”

众读卷大臣心里不约而同暗道,皇帝你就别装模作样了,想把谁列为一甲状元,天下人都知道。

第637章 前四名人选

实际上,皇帝已将第一名和五到十名的排次列好,最后具体要议的,是一甲前两名和二甲第一名这三个人的排次。

之所以那样说是为彰显君王虚心纳谏的宽容之心。

皇帝见一众大臣不说话,又接着说,“殿试一甲按照你们排好的名次定祝泽清如何?”

状元作为科举中的佼佼者,还要担当起天下士子表率的作用,等于是科举取仕的代言人,不仅文采还有品学都要兼优才行。

这也是之前罗方让芸娘来坏祝泽清名声的原因,只要名声坏掉,那就肯定跟状元无缘了。

皇帝客气地跟你商量,还说前四的排名由众人商议来决定,可殿试排名本来就是天子的责任和特权,大臣们很有觉悟,不能冒犯天颜。

宋大学士拱手,“皇上,祝泽清品学兼优,文章无可指摘,超过其他人许多,臣没有异议。”

王大学士和周大学士附议。

三位大学士都没有意见,其他人更不敢有什么意见了,立马附议。

大家都没话说,那状元之名算是定下了。

皇帝很满意。

皇帝把第二张、第三张、第四张圈最多的试卷依次摊开放到御案上,来回看了眼,然后把试卷给一众大臣传阅。

现在试卷还没有拆封,并不知道谁是谁的,这些都是大家猜测的。

但祝泽清的文章写得实在是好,不管是笔迹还是文采都让人欣赏喜欢,除了他没有别人,这才让人确定是他的试卷。

“这三位中众爱卿觉得谁更适合榜眼之位?”

一众大臣看了试卷之后,把试卷又放回了御案,皇帝端详了一会儿,把一张试卷拿起来,“这篇文章,朕觉得还不错,众卿以为呢?”

在场的殿试读卷官尽皆面面相觑,这份卷子昨日里已为人所探讨了不下数次,其中文章之老辣就连那些老翰林都不及。

其中提议很符合君王的利益和想法,简直是为皇帝御民所量身定制。通常来说,皇帝是最喜欢这种“体察上意”而且能为帝王“分忧解难”的臣子。嫉妒心重的大臣就在想了,“文章不拍马屁,却件件说得合乎上意。这种人将来到了朝廷,必会成为大敌,就算不能阻碍他进入前四,也不能让他列于三甲进入翰林院。”大理寺卿走出来行礼道,“臣以为这篇文章过于浮华,所提之事……皆都颇费周折,恐非做实事之人!”不管好不好,先给他扣上一顶大帽子。皇帝不是觉得这篇文章不错吗?我就先唱反调,说他不切实际,这种人变相地熘须拍马,我得把他给揭穿了,让皇帝知道此人的嘴脸。但大理寺卿的话并不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其实在皇帝出制诰之时,在场的众殿试阅卷官就在想一个问题,若把自己放到殿试考生的位置上,应该以怎样的文章来作答?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