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田娇娘(122)

作者:一一年 阅读记录

第61章 1.13.3

能赚一百文听着是不少, 多花些功夫不怕,可得预先买丝线,陈氏觉得没有必要冒险。现在田免了税, 她和丈夫两个人能吃多点, 省出来都可以卖钱, 没必要做这有风险的买卖。

小陈氏来张了一眼, 她的手艺只能缝缝补补,绣花就算了。

两人都表现出没兴趣, 何氏撇撇嘴,扭身回屋去了,即没说绣,也没说不绣。

这件事情在晚上春山被人背着回来的时候有了定论,说来也是巧, 去镇上的路是天天走的,熟的不能再熟, 今天也不知怎么了,过地沟子的时候,踩空了脚,把脚崴了。

好在是在沈家沟的地界上, 同村的阿午爷瞧见了, 把他送了回来。

沈华认得这位老爷子,是上次遇到沈员外说下雨帮她解围的那位,她笑微微的看着对方,想想跑回屋抓了一把糖角子。虽然说老人几乎不爱吃糖, 但是家里没有别的可以招呼客人的, 这勉强算是她表示一下友好和谢意。

阿午爷笑得满脸都是皱纹,他从沈华手里拿了一颗, 说道:“小闺女还记得我啊,不错不错,阿午爷哪能吃你的糖,回头没糖吃该哭鼻子咯。”他伸手摸了摸沈华的头,对沈老头说,“你家这个小孙女不错,模样周正,性子也好,不错不错。”

沈老头笑应了几句,顺着老爷子的话,也夸沈华,“年前吃了苦,然后就懂事了,花儿,快叫太爷爷。”又眼神示意其他几个孩子。

阿午爷忙摆手,“喊啥太爷爷,就喊阿午爷,我听惯了。”

沈华和春溪她们乖巧的喊了声:“阿午爷好。”

“好好,好好好,都乖都乖。”阿午爷摸摸这个又摸摸那个。

沈婆子在旁边招呼:“阿午爷留下一块吃饭,饭都做得了。”

“不咯不咯……”阿午爷站起身摇摇头,不给人挽留的机会,背着手步伐稳健的走了。

沈婆子看着阿午爷的背影摇了摇头,低声感叹:“家里冷锅冷灶的,急着走做啥?”

沈老头也叹了口气。

沈华听着像是有故事,便说:“阿爷,我喜欢阿午爷。”

沈老头把目光从门口收回来,唉唉的说:“你阿午爷命苦,苦了大半辈子,也没个子女在身边,还有啥奔头。”

春山坐着没能动,听沈老头这般说,问道:“那他儿子呢?”

春溪春文也聚过来听。

沈老头就坐下给孩子们讲起了阿午爷的故事,说他当年也是娶了媳妇的,可赶上征兵,当时他家兄弟四个,他是老小又是新婚,原可以不用去,可他非赶着去,说几个哥哥有儿有女,就他没牵挂,若是没从战场上回来,就让那新婚媳妇改嫁。谁知道,就在他走后没多久,新媳妇发现自个怀了孩子,一直到孩子出生他都没回来。再后来阿午爷的爹娘不在了,几个兄弟也分了家,新媳妇带着孩子日子不好过就回了娘家,娘家日子哪就好过了?等几年后,阿午爷回来去寻,娘家只说娘两个走了,不知走哪去了。这人海茫茫,人若是不自个回来,上哪寻去,阿午爷就天天去村口等,一等就是三十年。

沈华听着心中冷笑,沈老头说的简略,可里面的意思一听就明白,人走茶凉,这个世界就不能指望别人对你讲良心。既然分家,哥哥们拖家带口的能活得下去,一个女人带一个孩子需要多点口粮,分的田居然活不下去吗?

想想都令人心寒,亲兄弟都不能相信,沈华越发觉得还是靠自己更实在。

……

晚饭桌上,沈婆子一直愁着脸,不停的看看春山,又看看王氏。

沈老头瞧着心烦,不耐的说:“有话就说,吃个饭都不消停。”

“老大家的,你绣花真能挣一百文?一个月?”沈婆子做最后的确认。

何氏端着碗,扫了一眼沈成定,突然插口问:“你不是在县里干活,听说过春绣坊吗?大嫂在他家接了绣活。”

沈成定瞧了一眼自个媳妇,不晓得她啥意思,便老实的说:“春绣坊也算是县里的老字号了,不少少爷小姐都爱去他家买东西,常瞧见他家店门口停了轿子。他家东西可贵了,我都没进去过,那就不是咱能进的地方。”

沈成康也起了说话的兴头,跟着说:“大嫂接的啥绣活,别是给蒙了吧,我就见过有妇人从里面出来的,我瞧着那花绣的可好了,春绣坊都瞧不上眼。”

何氏挑了挑眉,果然如此,她就知道大嫂是胡诌的,幸好问清楚了,不然白搭进去几百文钱。

王氏笑了笑,“接了一个绣屏,我当初去也就是试试,凭我的手艺人家确实瞧不上眼,但那掌柜的瞧中了我的配色,就勉强收了,让店里的绣娘照着重绣,所以我得的钱不多,也就八十文。”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