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妃晋级手札(清)(97)

作者:抱鲤 阅读记录

“是,缘浅何必念情深,否则只会伤人伤己。”

晨音干脆的回道,“我还要去坤宁宫,便先告辞了。王爷,珍重!”

晨音面无表情的转身,伞略微下滑,巧妙的遮住了某个不经意瞬间流露出的茫然伤怀。宫中女人爱穿花盆底,除了拔高身形,婀娜体态,也许还有个最重要的愿意,时刻提醒自己,步步当心。否则,会摔得很惨。晨音踩着花盆底,一脚一个脚印踏在积雪上。这条路太长了,她不能分心。汤嬷嬷不知道两人到底说了什么,但年轻男女之间,想来不能免俗。她紧张的上前迎了两步把人扶住,催促道,“小主,我们快走吧。”

晨音顺从的点了点头,刚走至甬道口,便听见身后有焦急的声音唤她。主仆两同时顿住,默契地没有回头。脚步声越来越近,福全停在她身后,沉声叮嘱,“你说的我都明白了,还有——留心贵妃。”

佟佳.冬乐?“她……”

晨音想问福全这话是什么意思,刚开口,吉祥便从甬道的外墙翻了进来,急声回禀,“王爷,有人来了!”

福全脸色一凛,“我先去把人引开,晨音,你先在这里呆着,稍后再出来。”

福全雷厉风行的安排完,最后回头看了晨音一眼,大步走远。晨音和汤嬷嬷在甬道里等了快一炷香的功夫,才悄悄现身出去。与此同时,不远处也有几人悄悄从四神祠后面绕了出来。猝不及防的相遇,两拨人隔着条长街对立而站,气氛凝滞到冰点。汤嬷嬷唇角翕动,不安的看向晨音。“别慌。”

晨音悄声安抚,镇定的带着汤嬷嬷往前走,到几人面前,施了一礼,“嫔妾给安嫔娘娘请安。”

“你怎么会在这里?”

安嫔瞪着眼,倏尔冷戾一笑,“不对,郭络罗晨音,你好大的胆子,竟敢私会外男!别说,裕亲王对你还真算不错。竟不惜以身犯险把我的人引走了,谁知你最终还是得落到我手里,这就是命啊!”

“是吗?”

晨音不在意的歪了歪头,视线落在安嫔身边那个低着头的小太监身上,上下打量一眼,回以冷嘲。“嫔妾与娘娘,顶多算是彼此彼此吧。不,可能娘娘这罪过更盛,往小了说是私会喇嘛,勾引出家人。往大了说,你可能是找喇嘛厌胜老祖宗,厌胜皇后。难怪最近总听说这二位身子不爽,原来都是安嫔你做的好事。”

第42章

冬至节是宫里正经的喜庆日子。前朝如何暂且不说,单看后宫,中宫坤宁殿一改往日的沉静端肃,热闹非常。晨光浅露。青衣宫女来来往往,或手捧瓷盏,或托着精致点心,或呈上鲜嫩瓜果,穿梭于设宴的殿内。掌事太监站在檐下,吊尖的嗓子指使小太监们扫雪换炭摆瓷器,好不热闹。青梧嫌外面吵,手里捧了本《二十四史》,靠在内殿暖炕上慢慢读着。云婠托了盛汤药的玉碗放在她面前的紫檀雕花小炕桌上,“主子,该吃药了。”

“嗯。”

青梧拿过玉勺漫不经心的搅弄两下,见屋内除了云婠,只外间门口立着两个小宫女,“怎么不见丹朱?”

自发现云婠受人操纵,居心难测后。青梧失望至极,虽未直接撕破脸逐她出坤宁宫,却也不再重用她。像熬药这种紧要事,都是丹朱在做。“丹朱姐姐到小厨房给太后做素馅点心去了,一时走不开,奴才便自作主张,趁热把药给主子送来了。”

前些日子,青梧曾亲自去请太后驾临今日坤宁宫的冬至宴,太后说外面天寒体冻,她就不掺和年轻人的热闹了。谁知今日晨起,得到太后宫中传来的消息,说太后临时改了口,决定到坤宁宫与众妃同乐。太后最爱丹朱做的素馅点心,丹朱急着去准备点心倒也说得过去。玉勺在碗沿轻轻磕了一下,都是质地上好的玉,响音清脆。青梧淡淡看了眼垂首敛目的云婠,“这药汁色泽寡薄轻浮,怕是没熬够时辰,端下去吧。”

“是,奴才去告诉丹朱姐姐,请她再熬一副。”

云婠低眉顺眼的端走托盘,连呼吸都是清清淡淡的。回到小厨房,正在和馅的丹朱略停了手中的活,扫了她手中一口未动的药碗一眼,似笑非笑。这吃里扒外的狗东西送去的药,主子怎么可能敢喝。偏这狗东西不知廉耻,主子大方不追究她,她却还要一个劲儿的往主子跟前凑,让主子腻歪。丹朱心中很是不齿,但她常年跟在青梧身边,养了副寡言肃静的性子,一般不爱与人多费口舌,论是非。云婠当着丹朱的面,默默把碗里浓稠发黑的药汁倒入泔水桶,又一点点把碗洗干净,直至白玉碗勺上无任何斑记。她不傻,怎会听不出,青梧口中的‘寡薄轻浮,时辰不够’,指的不是这碗药,而是她这个人。可那又如何,只要今日这一计成,她有的是时间慢慢熬。-晨音与安嫔一前一后到坤宁宫时,后妃们几乎都到齐了,热热闹闹说着话。都是女人,纵使身份再尊贵,也不能免俗。聚在一起,说的也无外乎是首饰穿戴,吃食摆件这些话。当然,还有孩子。现在这宫中,若要说起孩子,必然会提及‘大公主’三个字。前些年被皇帝子嗣夭折得厉害,从康熙九年到康熙十二年,共有五名皇子皇女出世,但养住的,唯有承祜一人。而且,就连承祜,当年若不是晨音救得及时,也怕是早夭的命数。事关皇嗣承继,有心怀叵测者,不知是前朝余孽,还是云南吴三桂的人,故意在天子脚下传播恶言,称满清鞑靼,作恶多端,屠杀汉人,圈地害民,如今子嗣艰难,是遭报应了。各种杂闻传得有鼻子有眼,搅弄起满城风雨。太皇太后震怒,亲自出面,请了当世名声最为煊赫的萨满入慈宁宫相谈。无人知晓萨满对太皇太后说了什么。只是没过多久,皇帝突然下旨,说甚是喜爱恭亲王常宁的庶出长女玉琭玳格格,命人把玉琭玳抱进宫,收为养女,并交由太后养育。因玉琭玳在这一辈女孩中居长,众人便称呼玉琭玳一声大公主。说来也巧了,自大公主入宫后,皇帝子嗣虽仍有夭折的,但养住的也不少,民间流言渐渐止住了。现下宫里头,便有五位阿哥,三位公主。今日天寒,皇帝还特地下了令,说阿哥公主们年幼,让妃嫔别带他们来坤宁宫,免得惹了风寒。因着宫里子嗣越来越昌旺的缘故,也不知道从哪里先传出来的风声,说大公主命格贵重,天生带福,在子嗣这方面,运道极旺。有那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心思的妃嫔,整天削尖了脑袋往太后宫中跑。就想借机会多和传说中的‘送子童女’大公主多接触接触,有孩子的想保住孩子,没孩子的想怀个孩子。关于大公主的传言,晨音从前听得太多,如今是左耳进右耳出。后宫种种肮脏,竟把一个六岁的孩子扯出来做了遮羞布。不知是该夸慈宁宫哪位操作得当,故事编得好。还是该笑这半屋子想生儿子的女人着了疯魔,什么鬼话都信。亦或是该怜大公主,懵懂年纪,便背上了爱新觉罗姓氏的枷锁。妃嫔们还在畅想,如果太后今日能把大公主带来赴宴便是再好不过了。青梧半倚坐在上首的凤坐上,指尖划过凤坐上铺的白狐皮,摸到鎏金把手,与她的心差不离,凉得紧。在座的每位妃子,都有可能生下皇嗣,唯独她这个正经皇后不能。就这样,她还不能怨,不能恨,得感恩戴德的多谢那两位,把她这样一个家族失势的女人捧上后位。得努力做个贤后,以报二人的提携之恩。青梧指甲往内扣,实在不想听‘孩子’两个字了,她侧头问丹朱,“什么时辰了,太后还有多久到?”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