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边关搞建设(104)

作者:炼意 阅读记录

“小方城虽然往来商队不少,可这里毕竟不是大市,且每年秋冬深受草原威胁,还要自筹一部分军饷,县衙能有这点压底钱已经很不容易。”

霍桐跟在老将军身边这么多年, 很多东西他心知肚明,以前老将军虽然也爱盘剥,可并不十分凶狠,而之前的县令伸手的时间也少,比起某些地方集全县之利肥了一人的情况,小方城这边已经算很好了。

李县令也没府银空虚的情况归咎到前任头上,只是他请示上峰,得到的答复是他若修建好新城,必然能将功补过,若是不能,只怕年底就是丢官的时候。

霍桐是个稳重的性子,虽然在军中任职,但是要掌管一方大营,没点本事也不可能做好。他接过县丞手中的账册看了一遍,捏了捏眉心。

“这点钱别说修建房屋了,就算是修补城墙都不够。但城墙必须得修,谁知道那些蛮族什么时候会来犯,没有城墙又如何能护住城中百姓。”

“不若想富户征调银钱?”冉将军也没辙,只能随口这么一说。

“那不可能。”县丞是老人,对城中富户的脾性一清二楚,“平日让他们出个小钱博点名声还行,让他们出大钱肯定没有人同意的。城中富户不比普通人,若是真的都搬走了,这小方城只怕……”

“此事暂且放放,城中受灾人家可登记在册了?”李县令也没办法,只能先把能做的做了,“另水利工事那边你让人好好看着,别到时候又生乱子。”

去岁入冬之后,水利工事就搁置在那里了,要等四五月彻底化冻之后才能开建。之前有不少流民冲着一日两餐还能有点钱拿,基本上包揽了所有的工事。开春之后走了不少人,自然就缺少劳力,原本还头痛要如何补足,谁知这一出灾祸天降,想来放出消息后,来抢工作的不知要闹出什么风波来。

陶倚君刚回家没多会儿,霍桐就上门来了。

“今日你不是跟李县令商议事情去了?怎么有空到我这里来?”

陶倚君跟人应酬了大半天,也累乏了,让人烧了些热水,泡了一壶花茶,懒懒的坐下来跟霍桐聊天。

“是啊,李县令说县库没有足够的银钱修建新城,商量了大半天,也拿不出个有效的法子来。”

霍桐又打量了陶倚君一小会儿,笑道:“看你的模样,今日想必已经如愿了?”

“差不多成了。”陶倚君也没隐瞒,没必要,再说牛三郎与霍桐是好友,他随口一问就知道了,“商人逐利,给出的饼子够大,就不怕他们不肯吃。”

陶倚君坊市的打算跟霍桐和卫老也是事先商量过的,她如此一说,霍桐就明白这一块搞定了。

“那就好。剩下的虽然麻烦,也不是不能解决。”

这次肯定要追责,但是据说那家出事的已经一家老小葬身火海了,其余受牵连的就算要索赔要出气都找不到正主,这个时候,受牵连的灾户还得自己承担大部分损失,房屋等重建,则由县库承担极少的一部分。

霍桐跟县丞聊过之后,发现其实城南大部分房屋都是公房,也就是那些平民大多是租赁的,真正自家建的房子不多,而好些人家甚至是住在两栋房子之间的夹缝里面的,所以一旦烧起来,才这么快速又无法救援。

此次清理之后,可根据地基重新确定房屋大小,除去那些私自搭建的屋子后,真正受灾毁损的房屋其实没有想象的多。唯一损失大的,应该就是被烧毁的财物了。

清理火灾的善后工作在五日后全部结束,南城东西两边烧掉了近乎三分之二,如果不是果断的清理掉火场周围的建筑,这个损失还得往上叠加。损失最重的是起火的西南角和集市的仓库。有两家商户已经因为损失过重,一家老小都去寻死了。另外还有受灾的百姓去找那租赁房屋的屋主讨债,听说也差点闹出人命。

陶倚君是七八天后才知道这事儿的,她这几日一直在城外的庄子里安排春耕夏种的事情,还有采收的药材也要进行初步的炮制才可以入库。入库后需得第一时间向朔方大将军处交齐约定的数量,之后剩下的,才是陶倚君自己所有。

今年的收成不算太好,因为是试着种的,有些数据没有参考性,还得再有一两年才能得出准确产量。即便如此,她交过去的药材数量也是远超骠骑将军的预期,甚至还得到了卫大将军的赞赏。

等到这一摊子事情解决完后,陶倚君才有精力来关注重建的事儿。

她去主管药田之前,把其他的事务都交给卫老和阿甲在负责。因着陶家做工的人大部分都是兵士,她又不是个苛待佃农的主人,所以在其他家闹腾不休的时候,陶家还是有条不紊的发展着。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