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边关搞建设(125)

作者:炼意 阅读记录

县令娘子既然明说是跟陶倚君两人过去看看,其他人就不会没眼色的非要跟着。走了一段路之后,找了个无人的地方,县令娘子拉着陶倚君坐下说话。

“这徐家是没有分寸了,你可别恼,以后有的是机会收拾他们。”

“我跟她置什么气呢。”陶倚君莞尔,“她也是爱女心切,我能理解。若是我家有女郎要去冲喜,我肯定是不会同意的。”

陶倚君真的很不能理解这个冲喜的习俗,若是男方活下来了,或许皆大欢喜,若是没有呢?女方得承受多大的压力,遭受多大的精神打击?好好的一个姑娘就成了寡妇,这特么找谁说理去?

就为这个,她是瞧不太上徐家三郎的,一个大老爷们儿不说给妻子女儿依靠,反而要靠女儿的婚姻来挽救自己的事业,若是人死了,别人不给呢?白白赔一个女儿是吧?

至于徐家大娘子的野心,陶倚君倒是能理解。谁家少年不慕艾,她家霍桐比起霍去病这个天骄是弱了不少,但是在一众糙老爷们儿里面,他还是挺一枝独秀的。

有其他人跟自己的眼光一样优秀,这也代表了自己的选择没有错。她无法以这个为由去讨厌徐大娘子,除非对方做出不入流的手段。

“婚姻是缔结两姓之好。他家既然已经应下,就没有反悔的机会了。除非对方……”县令娘子厚道的没有说完。

陶倚君懂她没说出来的话,无非就是如果成亲前男方就去了,那自然可以反悔。

但把希望寄托在对方身上不是陶倚君的风格,换做她,她宁愿自己吃苦都不会委屈了家人。

“这些事情不该你操心,我叫你出来,只是想让你知道是怎么回事。你心里有底就好,小心些,别让人钻了空子。”

县令娘子若有所指的话让陶倚君明白的点点头。

“我回去后会跟阿桐先说一声的。”她不怕霍桐背叛自己,那个榆木疙瘩就不是个喜欢女色的人,对他来说感情不是必须的,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才是他们二人定亲的原因,但凡换个人,霍桐都不会答应“以身相许”的报恩方式。

两人又聊了一些关于女学的其他的事情,打算找个时间约齐其他家的主事娘子,一共制定个方案出来。自家的女郎来上学无可厚非,但是接侄女外甥女之类的来,就需要赞助一笔银钱了。

也不是白要他们的钱,这些钱主要是用来添置学习的物件和聘请先生的费用。

“我觉得明晃晃的说钱不好,不如这样,我们采用举荐制的方式,每年收取一定的金额,或者在女学这里的消费达到了一定的数额之后,就可以享受一些普通成员享受不到的便利和待遇?”

这就是后世的会员制俱乐部的经营方式,只不过那些俱乐部的条条框框更多,提供的服务也相应更多,她们这个女学就是个初级会员俱乐部,收取一定的维护费,促进各家当家娘子在女学里面的消费,凭借消费能力拉开等级,这样大家都能接受。否则凭什么你能享受我不能享受?

县令娘子沉思了片刻,也同意这样的做法。具体的操作还需要完善,但陶倚君不打算参与进来。

“初夏的事情还多。织坊那边的产出已经可以上市了,我打算趁着互市还未开这段时间囤点货,等到西域的商人来了,说不定就能拿回先期的投入。”

县令娘子也是个知书识礼并且很有商业头脑的女人,只不过身份地位不同,她不能向陶倚君这样放开了手去做。

“前些日子我与李管事通信,他说到娘子家中拥有关东最大的染坊。不知道娘子可愿在此处建一座染坊?”

边城有染坊,都是很小的规模,颜色也不多,就朱红靛蓝等色。陶倚君的织坊里也有染坊,但是她主打的是素锦丝绸,染色上并没有过多涉猎。

“娘子应该知道,去岁前任县令在任的时候,引了不少棉种在河西那处种植。收成还算不错,可惜因为时节不对,未能有大量种植。今年我打算扩大规模,公输家也弄了纺线的机子出来,如果可行的话,棉布会代替现在的葛布。而相较于葛布,棉布的着色更好。娘子可有什么想法?”

陶倚君丢出明晃晃的饵,不怕县令娘子不吃。什么关系都不如利益关系来得稳定,李县令不出意外至少要在边城待个六七年,这六七年边城能发展成什么样,跟他的施政有很直接的关系。大家上了同一条船,就不怕中途有人反水了。

第七十三章

“我会去信与我兄长。”县令娘子不好自己做决定, 便打算跟兄长商量再说。实在不行,她还有两个嫁妆铺子, 其中一个就是一家染坊。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