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边关搞建设(128)

作者:炼意 阅读记录

说起来陶倚君今年也才到及笄之年,阿满比她小年头,明年也当及笄了。她已经跟霍桐定了亲,等到今年八月就满了孝期,接下来就该相看成亲的好日子。可阿满到现在还没有动静,不知道她阿娘是如何安排的。

没听到陶倚君的回答,阿满放下手上的竹简,微微侧头看向陶倚君。

“我观李县令是想让他家二郎娶关内的女郎。”陶倚君回过神,想了下跟县令娘子以往的交谈,总结出对方言语间曾透露出的念头,“其实我也见过你阿姐的那两个侄女。大的已经定亲了吧,听说是马家的郎君。小的那个当初我见她时还挺腼腆的,这快要一年没见过了,也不知道性子爽利些没有。”

“那丫头就是个闷葫芦,身体又不是太康健,阿姐的家婆心疼孙女不想她嫁太远。可城里适龄的郎君要么是顽劣不堪的,要么已经定亲了。”

陶倚君沉吟片刻:“阿桐有个族侄,年约十六,是大了些,但是为人不错,有学识又识礼。家中父亲早年病逝,阿娘守着家里田产养大了他家兄弟姐妹三人。长子前些年举荐入仕,虽然只是个刀笔小吏,但大郎的岳家却是家产殷实的。大娘子定了亲事,约莫就是明年初就会出嫁。前些日子阿桐与我说,想要让我在陶家给寻一女郎。只是你知道的,我在族中并说不上话,想要找个好的也难。如果你阿姐愿意,倒可以见一见。”

霍家也是大族,早些年情况不算太好,这几年在卫家的扶持下俨然有了望族的架子。霍桐他们这一支在霍家算不远不近的,但是因为霍桐族叔的关系,他们这一支基本在军队发展,实力还算不错。

霍桐那个族侄的爷娘早些年在霍桐还年幼时也帮过他不少,虽然困于家境不能抚养照顾霍桐,可但凡家里有点好吃好喝的,都不忘记给霍桐送过去,直到霍桐被他族叔带走在身边教导之后才断了联系。

这一次霍桐主动提及这事儿,还是因为他跟陶倚君定亲的事儿被他这位寡居的族嫂知道了,即便家里不是特别宽裕,也专门给霍桐准备了新婚贺礼。一来二去的,霍桐跟他家也就再度恢复了以往的亲密。知晓侄儿尚未婚配,便想着让陶倚君给他寻一个好姑娘。

陶倚君放缓语气,跟阿满解释:“我想着他是家中老二,以后得自己打拼家业。听阿桐说,他跟着先生读了几年书,因为他阿娘身体不太好,所以一直没有成亲的打算。今年他兄长有了长子,家中是住不开了,我便想着让他到边城来,不拘是在衙门跟着做事,还是随着卫老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幕僚,总归是不会断了他的前程。”

胡小娘子的家婆心疼孙女不想让她远嫁,城里的郎君有没有看上眼的,倒不如跟霍桐的族侄相看一番,若是可以,以后就在城里生活,在岳丈眼皮子底下,难道还敢亏待了人家女儿?

退一万步,以后两人回去霍家族地生活,凭着霍桐对他的看重,也不会亏待他们夫妻。除了家世可能稍微弱一些,其他方面目前看来是十分契合的。

“我听阿桐说过,他那位早逝的族兄于孟学上十分有见地,可惜身体不太好,家里全靠他族嫂支撑。这孩子听说有其父之风,是个端庄君子。”

阿满对陶倚君十分信任,听完之后就表示自己回头就跟阿姐好好聊一聊,不管成不成,先相见一番也是可以的。

“正好那孩子要游学,我便让人将他带来此地,估计再有一旬就到了。你跟你阿姐说,可先不挑明,到时候见了人若是觉得行,再说其他。”

阿满跟陶倚君又聊了一会儿,还是没按捺住问出了声:“你大兄的婚事,家中就无人过问?”

她是觉得好奇,才没有其他的想法呢。

“怎么没人过问,只是我大兄这人心气儿高,脾气又犟。当年阿耶在时他便能一言不合就离家奔赴战场,现在家中没有亲近的长辈,我又是他阿妹,他自己不着急,旁人即便急死了他也无所谓的。”

陶倚君叹了口气:“家中阿娘也曾来信让我催大兄把亲事定下,可阿娘说的都是她再嫁夫家那边的女郎。倒不是我嫌弃,那家的女郎怕是受不了我大兄的性子。以大兄的脾性,若是不合心意的,他绝定做得出将人丢一边不闻不问,这可不是害了别人家的女郎嘛。所以他既然无心也就算了,等到年纪到了,律法在头上压着,他自然也会着急的。”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突然听到磐蛮和公输韧在院子外面吵起来了。

“这二人又怎的了?”陶倚君小小的叹口气,“之前两人关系好得能穿一条裤子,今年开春之后就变得正锋相对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