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边关搞建设(129)

作者:炼意 阅读记录

手下两员干将之间不和谐,对陶倚君来说也是个头大的问题。

“我听家中婢女说,好似是因为那个叫山石的蛮族。”阿满放轻了声音,附耳道,“磐蛮那个朋友不是因为你大兄的缘故被拘在大营很久嘛,之后公输韧说他有看到那个叫山石的跟南城那边的蛮族混血经常来往,还说他们鬼鬼祟祟就不像是要做好事。磐蛮则说公输韧在背后说人坏话不是君子德行,然后两人就为着山石吵起来了。”

陶倚君皱眉,那个山石已经很久没在她面前出现了。当初她大兄出事儿之后,山石就被霍桐的人带走,后来怎么处置的她也没去过问,这些是男人们的事情,不跟她说便是不需要让她知道,她自然不会去追问。

但是如果这个山石的存在影响了她的事情,她觉得自己有必要敲打一下那两个不省心的“孩子”了。

“大娘子。”正想着呢,公输韧抱着一包竹简走了进来,“大娘子,这是你要的屯田那边的资料。我已经把能收集到的都记下来了,但是没有图,那边不是小方城的管辖下,不敢轻易去索要地图。”

陶倚君打开包裹,随手拿了一卷竹简展开。

公输韧跟着陶倚君这一年多快两年的时间,文化上长进不少,以前刻字跟画符似的,现在还挺有模有样。

“大娘子,屯田有朝廷管辖,你要插手的话,会不会……”公输韧本就是个多思多虑的性子,他担心陶倚君就直接说出来了,生怕对方因为在小方城这边顺风顺水惯了就失了分寸。

“我省得。”陶倚君安抚的朝他笑,“朝廷有意要扩大屯田面积,我之前与卫老和秋白先生聊过一些,觉着如果是扩地,很可能要往小方城南边来。但是那边有山林谷地,不若东南边开阔。只是东南边的水利又不适合开荒垦地,所以具体朝廷会如何安排,现在难以判断。”

陶倚君在此之前就有想要将西南一片纳入自己手中的打算。那一片山林众多,但是坡度不大,若是开垦成农田倒也不是不行。但是根据她收集的资料来分析,那一带的气候缓慢趋向干燥,雨水量也逐年降低,甚至去岁关内大水,这边居然还有零星旱情出现。

如果她分析得不错,西南一带以后会逐渐干涸并缓慢风化。虽然在她有生之年是看不到沙漠形成了,可她也不能因为自己不会经历这样糟心的事情就不管不顾。

气候的大变化她没办法控制,但完全可以利用一些小手段去延缓这个变化的时间。具体的计划她现在还没有成型的想法,但是资料的收集和布局是可以提前进行的。

第七十五章

“陶大郎, 你说我们这次回去会不会有赏赐?”罗松灌了一口酒,“我阿娘捎信来, 说要给我兄弟说门亲, 我想着要是能有些赏赐,顺带给我家大郎也把亲事定下。”

罗松的长子今年十三岁, 只比他幼弟小三个年头。家中条件不好, 兄弟四人现在还活着的,就他和幼弟。家里除开老母亲外,还有二弟三弟留下的五个孩子, 他阿娘跟娘子两个女人扛着这个家着实压力不小。

陶大郎小心翼翼的把烧开的水灌入铜钵里,掰开硬饼子, 再倒入特制的肉沫和香料粉, 搅和匀后, 就是一顿热乎乎还带着肉香的晚饭。

这种特制的肉沫和香料粉是他阿妹特意遣人送来给他的。分量不多,是想要让他在外面巡守的时候能吃点热乎的。连这个铜钵都是阿妹让人特制的, 听说他未来妹夫也有一个。

陶大喝了一口糊糊, 觉得揪成一团的胃终于舒展开了, 才吁了一口气, 接过罗松的话头。

“将军既然说了照功行赏,那就一定会做到的。不过我挺担心乔二他们。”

罗松闻言酒也不喝了,皱着眉头:“乔二跟宋四不对付,这两人一起出巡,没遇到事情还好,要是遇到蛮族……”

他们也不知道将军是怎么想的, 明知道这两人针尖对麦芒,还总让两人一起出去。

“其实他们俩以前可是好兄弟。”

一起巡守的一共五人,罗松是小队长,陶大虽然是裨将,但初来乍到,对周围情况不熟悉,也默认罗松领队。其他三人是老油条了,闭着眼都能走完一圈不带绕路的。

说话的这人在朔方已经服役满了十年,今夏换防他就该回去了。

“乔二和宋四是同乡,他们俩个村子相邻,就隔了一个池塘。自小也是一块儿玩到大的,当初来的时候,乔二中箭,还是宋四拼命把他背回去才顺利活下来。”

“既然他们俩如此好,怎么会闹到现在这样子。”

罗松叹气:“还不是钱闹的。”

早两年大家职位都低,小兵嘛,能混个肚饱,能活着回去就是万幸了。他们几个算是运气好的,遇到那一场大战,都立了功,然后慢慢也就混到了个百夫长千夫长的职位,军饷也比当小兵时多了些。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