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边关搞建设(134)

作者:炼意 阅读记录

甘二郎的名字还是卫老给起的,以前都叫贱名,什么狗蛋狗娃之类的。卫老嫌弃甘二郎的名字有失文雅,便给起了甘子文的大名。甘大郎则沾了弟弟的光,大名叫甘云武。

甘子文心细,对数字有敏.感,在卫老那里也多是帮忙处理一些算账之类的工作,这次陶倚君要人做事,卫老就推荐了甘子文过来。

“我需要你们每天负责统计受到的账单,订单,交付单的数据,并每天汇报给我。再安排每日的发货,去往方向,交付条件等。另外派遣队伍也需要你们进行预排,在运送部那边得到同意的回复后,第一时间通知仓库备货。”

这里的事情很多很杂,需要人细心细致耐得住烦。甚至还有可能会直接面对货主或者委托人的责难,这个时候如何应对也是相当考验人能力的。

甘子文在卫老和秋白先生的双重压力下还能学得游刃有余,至少在心性和沉稳上他就满足了陶倚君的要求。

花了八天的时间来训练这几个少年,效果还是有的,而且让陶倚君意外的是,那几个学徒里面还有个小姑娘对数字的敏锐性简直非同一般,而且记忆力超级强大,只要她听过的数字,基本上对方说完她就能核算出结果。

这样的天赋可惜生在一个混血边民的身上,如果没有人护佑着她,她的日子恐怕比普通的女郎还难过。

这女郎家里双亲都在,阿娘是个混血,阿耶是土生土长的边民,现在都在陶倚君的庄子上干活。听闻女儿被主家女郎看重,要带在身边做事,小姑娘的阿娘还激动得在家里哭了一场。也只有身为混血的她,才知道混血女郎的日子有多难熬。

陶倚君有意识要培养这个知根知底的小姑娘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也就顺带的拉拔了她两个哥哥,让其中之一去了工坊那边跟公输家的人当学徒,以后好歹有个手艺能养家糊口。另一个则送去了牛三郎那边,跟牛三郎的管事打个杂。

不是她不许这孩子留在陶家,而是这孩子的性子需要磨一磨,搁陶家容易让小姑娘为难,丢去牛家,一切以牛家的规矩来,做错就罚,也牵扯不到他妹子头上。

阿满这边也从她阿娘手里要了两个得用的婢女过来帮着做事。接触的都不是陶家的核心,但是学到的理家谋财的本事却是在家族里接触不到的。

阿满现在开朗了很多,有时候忘记带面纱了也不会躲闪别人的目光。她本就生得漂亮,虽然那道伤疤还很惹眼,但是她自己不自卑后,坦然的表情也让其他人下意识就忽略了这点不完美。

当然也有在背后议论的,可就如陶倚君说的那样,她们说再多又能如何,也不能影响到她分毫。再说了,他们也就只能拿着这点来秀优越感,除此之外,又有哪一点能比得上自己。

唯一让陶倚君觉得奇怪的是,到现在为止,阿满的娘亲从未来信叫她回去过,也没有谈及阿满的亲事,就好像默认她独立出来了一般。但母女俩之间又不显得生疏冷漠,该找她阿娘求援的,阿满第一时间就会开口,而她阿娘也基本上有求必应,只是本人从未来此看过女儿。

好奇的念头只在她脑海里浮现了片刻,便被抛之脑后。她太忙了,这么一瞬间的发呆已经耽搁了工作进度。

有了几个少年的帮助,让陶倚君有了一口喘息的机会。

人才难得,特别在这个知识传播极为困难的时代,想要挖掘人才那真得碰运气。或者你是豪门世家,自然会有人前来投奔。然而在边城这个地方,陶倚君不过是无数土财主中不起眼的一个,并且还是女人,自然是没有人才回来投奔她了。

“看样子,需要把人才培养提上日程了。”

这个人才培养可不是女学那种办家家的玩意儿,是真正的,给普通人启蒙的机会,给他们一个彻底改变自己未来的机会。

然而这件事说好办好办,但真想要办好却很难,至少在现阶段,仅凭她陶倚君是不可能成功的。

知识是被上层贵族垄断的财富,她想要培养平民甚至奴隶,对贵族来说就是在颠覆这个阶层,是属于大家的敌人。

怎么样才能潜移默化的改变这个局面,怎么样能在不触动士族阶层的情况下培养自己的人才,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课题。

作者有话要说:想买个咖啡机,看了看银行卡余额,算了,还是速溶吧

第七十八章

当互市开设的消息正式通知出去之后, 小方城这边顿时连空气中都充满了激动。

卫大将军已经抵达小方城,暂时入住在霍桐府中。

也不是没其他地方给他住, 不过卫大将军为人沉稳平和, 比起霍去病将军的飞扬,他更像一位包容的长辈。因为霍桐最初曾做过他的属从, 这番前来他是一定要好好考校一番霍桐是否有所长进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