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边关搞建设(141)

作者:炼意 阅读记录

这可比李县令的级别更高,是河内郡掌管郡属学校的负责人,虽然是文职,可那也不是一般人能担任的职务。

陶倚君喜出望外,当下就连声道谢,并请教要如何准备提亲的一应物事。

“这事儿就不要你操心了,你只需去信,请你族中叔婶前来,这些事情我们商定了告知你即可。”

虽说是同胞兄妹,但是也断然没有妹妹去张罗兄长婚事的道理,县令娘子此举也是为了保护陶倚君,不让她被外人中伤。

“再有,你大兄的婚事不比得你,你阿娘那处,最好还是知会一声。”

她阿娘虽然另嫁了,不能做主陶翕君的婚事,可若是一字不提,到底有违人伦孝道。再说了,就算告知了她也无所谓,这事儿横竖有陶家的长辈族亲负责,她可以表达意见,却不会有人照着她的想法行事,除非陶翕君自己愿意听从他阿娘的安排。

陶倚君嫁给霍桐是高攀了,而阿满嫁给陶翕君则是低嫁,这其中有很大的差别,那些弯弯绕绕不是现在的陶倚君能够去处理的。

“你打算请谁主婚?”

这点也得提前说好,主婚人的身份地位也是女方家要考虑的重点。

“卫大将军说若是阿满的耶娘同意她嫁与我大兄,就亲自做大兄的主婚人。”

县令娘子无声的抽了一口凉气,对陶倚君和霍桐在卫青心中的地位又拔高了几个等级。不是她势利,实在是卫大将军现在可以说权倾朝野,深得陛下器重,等闲人别说请他主婚了,便是能请到他观礼,那都是天大的面子。

这时候县令娘子反而考虑自己娘家兄长是不是有点拿不出手了,但转念想想,已经说定的事情倒不好更改,不然还会让人觉得她不实在。这方面不改,在添礼上重一点也是可以的。

县令娘子在自己心头盘算着,也问了下一陶倚君的打算,什么时候成亲之类的。

“我前些日子跟阿桐商量着,想让大兄能在我出嫁之前成亲。虽然说出嫁之后阿满也会与我在一起,可到底于她不好。而且我担心有人会想要趁这个机会插手我家的产业。”

“谁这么不讲究?”

县令娘子一愣,不可思议的脱口而出。

她是了解过一番的,陶倚君现在手上的产业全是她这一年多两年内白手起家的成果,大郎当然也出了钱,可钱不是摆在那里就能钱生钱的,没有陶倚君的头脑,大郎那钱养家都喊捉襟见肘。

“家门不幸,这事儿我断然不可能给他们机会。但是为防其他人说闲话,中伤阿满,我与阿桐都认为大兄的婚事应该在我之前。”

陶倚君没有说还有其他人盯着她大嫂这个位置。

县令娘子做事雷厉风行,这边陶倚君才传了信出去,她那边已经准备妥当,只等陶家长辈们过来了。

周将军第三日上来拜会,再没提陶翕君婚事,反倒说起了城内的女学。

“就还是我那庶妹,不知能否在女学中求一名额?”

“这事儿周将军可直接去跟李县令的娘子提,她才是负责女学的。若是需要我做担保,可随时来寻我。”

周将军笑着说了几句捧场的话,就切入了正题。

“之前说的条件,我家中长辈言到可用西域商队的货物来做交换。不是免费提供,只需大娘子提前将货物名录与我,便周家能抢先一步交易,至于交易价格和应缴的税额,照着规矩是多少便是多少。”

这点倒是不过分,只不过提供一个优先交易的机会而已,对陶倚君来说,这个优先交易其实陶家和牛家已经在做了,甚至马家也会提前将他们需要的货物名录送至她这里,若是西域商队有货,便直接通知他们来完成交易。

马家眼热他们已经分配好的市场,又因为鞭长莫及,只能退而求其次的揽下了从小方城到酒泉张掖的民间商道。甚至还可以提供护卫队给陶倚君使用,按照市场价来结清护送费用即可。说得更明白点,这就是古代的镖局,现代的物流。

边城之间是可以进行大宗交易并且提供货物运输的保障,但是民间的零散交易以前是局限在一城一地的,现在也可以通过交易所进行,只是需要选择私人的护送队。而陶家提供的护送服务又是最多人选择的,无他,陶家请的护卫基本上都是战场下来的兵士,一个个的武器都见过血,比那些混日子小打小闹的部曲要狠戾多了。

马家的护送又是一种风格,他们专走塞外草原这条路,因为马家在草原的特殊性,这条路由他们负责,安全系数是最高的。

陶倚君想要找周将军讨得这井渠法,也是因为马家。上次过去解决马家草场的问题,涉及到地下暗河,也涉及到开渠引流。但是马家的草场不是一望无际的平坦草原,也有缓缓上升的山坡地。他们不可能引水上山,这时候,井渠法就是最合宜的方法。而且马家草场两个水源地之间也不是没有支流,细算下来,需要的人力物力并不如想象中巨大。但若是井渠建好,下数百年之内不需要担心水源问题。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