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边关搞建设(155)

作者:炼意 阅读记录

专供宫廷食用的东西,身价自然跟普通瓜果不相同。若是能得陛下喜爱,寻到种子并培养出成果的卫家,不说别的,赏赐就少不了。

次一等的瓜果也能跟关内秦中的贵族世家们交易,这价格还不是他们说了算!

就这一条,卫家利用好了,就能得无数钱财。再有药田济民,名利皆收还不会挡了谁的道。

卫副将拱手微微颔首:“大娘子果然聪慧过人,得大娘子赐教,是卫某之福。”

“将军过誉了。”陶倚君赶紧还礼,“我听阿桐提起过将军,言到早前与将军同在卫大将军麾下听令,那时便是相知相惜的同袍,只可惜他去玉门之后便无暇再与将军相聚,甚是遗憾。”

“哈哈哈,难得阿桐还念着我。”卫副将抚掌,“待你二人成亲之时,我一定去讨杯喜酒。”

说到这个,卫副将欲言又止。

“将军有话可直说。”

“那个,你大兄的亲事可说定了?我听人说那女郎家中甚是麻烦,若不然,我卫家也有适龄的女郎。”

“阿满与大兄投契,他二人已经非卿不可。至于阿满娘家那边,相信很快就会点头了。”

“也是,如此好的一门亲事,也不知他们在挑剔什么。”卫副将嘀咕了一句,转头拍了拍自己弟弟的肩膀,“这几日就让阿弟陪着大娘子逛逛朔方城。这里的人不若小方城那边人熟,万一冲撞了多晦气。”

他说此话,肯定是已经知道街上发生的事情了。对于卫副将的好意,她肯定不会推拒。

“大娘子此次来若有事需要办的,可告知于我兄弟,能替大娘子办到的我兄弟绝无二话。”

不管到最后会不会照着陶倚君的建议来做,至少她提供了这么一个思路,回去卫副将跟族里老人们会再商讨。这牵涉到他卫氏一族的开源,不可轻忽。

别人看着卫氏日子好过,他们自己才知道,现在所有的光鲜都仰仗着卫大将军,一旦卫大将军离世,树倒猢狲散,还能有几个人惦记着卫家。靠人不如靠己。只要本钱底蕴在,就不怕卫家断绝传承。

从卫副将家出来,陶倚君想要去城外看看,卫小郎君找人牵来四匹马,带着她们主仆三人出了城。

此时的朔方还没有开始屯田,而后的大迁徙也要等到击败蛮族之后才会发生,现在这里虽然不至于跟小方城那边一样到处荒地,可因为水利的不便,农田的面积只占了很少一部分。

“大娘子,他们为什么不在已经垦好的地上种粮食?”

小婢女见多了小方城城外除了冬日几乎就不空缺的田地,这会儿看到明明有田不种,却去另外开垦的农人,十分不解。

“这是休田。让田土休息一年,不然地里会越来越贫瘠,到时候一点庄稼都长不起来。”

“那为什么我们那边可以长?”

“沤肥啊。”陶倚君看了眼若有所思的卫小郎君,“关中的农人会利用草木灰,牲畜粪便等东西来沤肥,施过肥的土壤会保持肥沃,庄稼即便是一年年种下去,也不会太快贫瘠。当然,套种也是一个办法。”

这边的农人大部分是当地土著,就农业水平来看,实在比不上关中地区。难怪后期要屯田开荒迁徙移民过来,就靠本地的土著,这河套平原真的是太浪费了。

作者有话要说:这一周比较短小,主要是颈椎太难受了,坐一会儿就头晕。又要去躺一会儿。下周医院康复科开始接受预约挂号,希望我能抢到一个号。

第九十章

陶倚君不认识朔方郡的郡守, 也不想去评价对方的治理能力。但是有一点她看得很清楚,朔方如果没有霍去病在这里坐镇, 陛下是绝对不会放心的。

这里地理位置太重要, 如果不把朔方守住,蛮族可长驱直入关中, 到时候马踏长安都说不定。

和朔方、五原两地相比较, 小方城也就站着玉门关是进入西域的必经之地,商业往来频繁,否则都不会有人愿意迁徙过去。

当然了, 现在的小方城已经不是以前的小方城了。在开荒建城,兴修水利之后, 小方城已经有了一个中型城池的雏形, 而且新建的城市规划更加合理, 每个巷口坊口都有路牌指引,即便是初次过去的人, 也不会轻易在里面迷失方向。

这一切离不开前后两任县令的努力。特别是前一位县令大刀阔斧的修建灌溉渠, 把荒地改造成良田, 让原本贫瘠的, 只能依靠打猎和草原放牧才能维持生活的小方城变成了现在这样的农耕发达的城市。

相较于新开垦出来的农田,陶倚君的那几百亩药田真的不值一提。可也正是她的药田药坊引来了更多的商贾,使得更多的人有了收入,能够购买更好的农具进行耕种。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