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边关搞建设(156)

作者:炼意 阅读记录

发展都是相互影响的,粮食产量提升了,能养活更多的人口, 就会有很多没有田地,吃不饱饭的普通人迁徙而来。人多了,生机才会勃发,才有更多的人力物力进行其他产业的开发。

她来的时候已经听人说了,五原郡郡守直接将农具制造交给了小方城的铁匠坊进行制造加工,还订购了好几套大型水车。这些都是拉动小方城发展的有力渠道。

陶倚君顺着朔方城外的河流走了一段路,心里大致有了评判。

“卫将军府上可有田地?”

“自然是有的。”卫小郎君好奇她想要干什么,但自家大哥已经说了,不管大娘子要啥,能给就给,别废话,所以听到陶倚君询问,小郎君直接领着人又往河边走了一会儿,“那一大片就是我家的地。这里有,卫家族地那边还有。不过我大兄跟我都常年在边关,家里的地现在是我二哥在打理。”

陶倚君往前跑了一段距离,认真的看了下田里的粮食。不用仔细看,她就能断定这里的上田可能也就她家中田的产量,说不定还不如。

卫将军两兄弟算是厚道的,手里拿着的田地不好不坏,基本在中等偏上一点。由此可见卫大将军管理族人还是很有原则的,不像是霍家,相比要张扬不少。

“卫小郎君,你帮我找几种药材的植株或者种子,能存活的那种,酬劳么,我送你们一架水车如何?”

“水车?”卫小郎君蹙眉,“就是你家用那种?可以打水灌溉的那个?”

“对,就是那种大型的,如何,你要和我做交易吗?”

卫小郎君肃整神色,带着些许试探出声:“不过是一些种子,那家水车的造价可不菲。再说了,你家兄长也在朔方,你直接找他不就行了?”

陶倚君飒爽一笑:“我大兄那人,你要他去砍蛮子一刀他铁定立刻答应,但你让他去分辨一株药草,他能哭给你看。”

卫小郎君脸皮抽搐了一下,他想不出来陶翕君哭的样子。

“大兄没有这个天赋,以前五叔教我的时候,也想着让他多学一点,可他十天都分辨不出来两种完全不同的药材植株,五叔试过之后就死心了。说人各有天赋,大兄估计这方面就是十窍通了九窍。”

卫小郎君瞬间反应过来陶倚君在打趣她哥哥对药材一窍不通。如此,他便释然了,也替兄长答应了陶倚君的交易。怎么看都是他们占便宜,这小娘子肯定是想要借他兄弟二人讨好大将军跟骠骑将军。

卫小郎君答应得痛快,陶倚君也笑得灿烂。眯着眼,她仿佛能看到滚滚金钱如流水汇聚到她手上。

水车看上去很简单,但是每一个部件,每一处联动轴,都需要专业的工匠手工制作。最主要的,其中有两个部件的制作工具目前只有陶倚君那里才有,连小方城要制造水车,都得向她购买这个部件。核心竞争力嘛,肯定不是随便哪个人看一眼就能偷去的。

陶倚君可没跟卫小郎君讲,这架水车除了示好之外,还有做引子的作用。

她估计过不了太久,陛下就会下令关中和其他地方的平民往朔方五原等地迁徙,跟着就会发展水利农业,等到这里的人多了,田地多了,需要灌溉的多了,水车还愁卖不出去?

当然,也不能肯定说人家就造不出来,可问题是有一个现成的东西,只需要花费不算离谱的价格就能买到,谁又愿意花大价钱去从头研究呢?说不定研究所浪费的钱,都能买好几架水车了。

而且这种大型的水车也不是易耗品,维护得好,用个几十年都没有问题。

其实从这里也能看出,水车带来的利润虽然丰厚,却不是持续不断的。

“那兄长的意思,大娘子她图什么?”送了陶倚君回取休息后,卫小郎君又来找大哥汇报,顺便说起这事儿。

“名声,人气。”卫将军笑着摇头,“以后人家说到小方城陶府,就会说‘哦,就是那个制造水车的陶家’。你看看,陶大娘子生意也做了,名声也出去了,再有其他的新奇东西问世,就会让人形成一种习惯,期待着他家会出新品。而这种期待值,会给陶府带去关注,隐形的也就给陶府搭了个高架子。”

卫将军说完还笑了一声:“可惜了,我卫家的女郎不好吗?居然被嫌弃了。”

他当然不是责怪陶倚君看不上卫家的女郎,只是感叹这么一个金娃娃就怎么落不到自己族里来呢。

“你去找人,给那家的族老透个信,就说陶大郎的婚事如果再不定下来,可就轮不到他家的女郎了。”

这话还真不是开玩笑的。陶倚君之前在小方城做的那些事情,估计现在都搁在陛下的案头上呢。如果只是经商有才便也罢了,可这女郎最令人称道的,却是她对农桑水利的了解压过了众多男人,即便是陛下身边擅工事的官员,在细微之处也不能与其相较。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