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边关搞建设(157)

作者:炼意 阅读记录

“你说陶家是怎么培养的?听说大娘子她阿耶当年在世时也并没有这么出众啊,虽然的确是个做事的好人,但相较于陶大娘子来说……太奇怪了。”

陶倚君在将所有事都推到去世的父亲头上时就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也想好了说辞,只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人当面询问而已。

“赔礼?谁?”正在书房里将今日所见所闻记录下来的陶倚君听到婢女来报,说是外面有人求见,带着礼物来的,说来给陶倚君赔礼。

陶倚君想了片刻,估计是今天在街头上遇到的那个长史家的小郎君。她也没想过将人晾着,更了衣衫便出去见客了,没曾想那小郎君竟然不是自己一个人来的,跟他同来的还有一人。

第九十一章

“长史大人亲临不知为了何事?”

面对长史跟面对他儿子肯定不一样的态度。到底人家是官, 地位仅次于郡守。

长史也是个干脆的人,直接压了儿子给陶倚君道歉, 完了就道明来意。

“水车?”陶倚君有些不解, “长史大人负责的是军马粮草,要水车来何用?”

“并非是在下用, 是帮人询问的。”

长史的娘子家在隆中, 早年家贫,还是近些年长史念在妻子为他伺奉双亲教养儿女的份上,拉拔了他老丈人家一把, 才堪堪做了个小地主。

“隆中良田早已被瓜分殆尽,我那老岳丈想要两个儿子能有出席, 攒了一辈子的钱, 买了些田地, 却被人忽悠,中田成了下田, 有十几亩都能算得上是荒田了。”

“这事儿不能找官府理论?”

“找过, 对方也就退回了多收的钱, 一口咬定之前就已经给我老岳丈交代过的。”这里面弯弯绕绕极多, 那卖地的跟官府也有勾连,长史老岳父只能咬牙认下。

“之前我原本想着扔那里就算了,当做买个教训,后来听说了大娘子在小方城治理农庄的事儿,就一直想要去求购一架水车,只是因为事务繁忙无暇□□, 加之这水车买来后还得送到隆中去安装,所费力气不小,便一直没能成行。昨日听小儿说娘子到了朔方,我便急忙赶了回来。哪里知道一回府就听到这小子做的好事……”

长史狠狠的瞪了儿子一眼,小郎君瑟缩了一下,头垂得越加厉害。

陶倚君也不想跟对方计较这些事情,昨日是卫小郎君主动出头,但即便他不出头,这怂兮兮的小郎君在她手里也讨不了好去。

水车是个大买卖,但是如何定价,如何运输跟组装,都需要继续商讨才能确定。长史也只是来个意向性的合作请求,具体要下定,还得要他老岳丈亲自来走一遭。

陶倚君觉得这个东西单一的那一户人买太不靠谱,最好还是以宗族或者村子的名义来买比较好,不然以后运行起来也多麻烦,这水源自古都是农人的命脉,为此付出的人命代价也从来没少过。

“我那老岳丈在他家族里并说不上太多的话。”长史轻叹,他是发迹之前娶妻的,那个时候都穷也就无所谓,现在看起来,就算想要帮扶对方一把,也得看对方有没有这个能力立起来。

“不若这样,隆中离公输家不远,这水车原本就是他家大匠与我一起研究出来的,若大人的岳丈愿意,可以去公输家下单,请他们派人走一遭,给定制一具小型水车,灌溉个百十来亩地足够了。”

这种小型水车的难度要小很多,对水流水量的需求也不是那么高,以隆中现有的灌溉渠来说,一架小型水车日夜不停输送的水量足够灌溉百亩田地。但是如何保证安装在田间灌溉渠上的水车不被眼红的人破坏,这就需要他们自己去考虑了,陶倚君也就稍微点了点这个问题的存在。

长史一听也是这个理儿,总不能让别人替他们把所有的问题都考虑完吧,便说等他回去跟妻子商量好之后,再来找陶倚君讨一封去公输家订货的书信。

此次前来朔方收获不小。

霍去病终于同意了她的提议,答应替她向陛下献策。说一千道一万,还是陶倚君那句“奔袭千里为奇袭”打动了他。

他用兵一向奇诡,有人上书说他刚愎自用视普通士兵如草笈。他是不认为自己用兵有问题的,而那些跟不上他节奏的士兵,他也不想要。可边关之中不是所有的士兵都有奇袭的天赋,这样一来,他每次带兵的伤亡率都比较高也是事实。

陶倚君给他出了计谋,利用补给的方便减轻士兵们的负重,再利用奇袭和大军的联动来稳定草原局势,这样一来,基本上可以打一场收一城,无论补给也罢,休养也好,比起他孤军作战要强很多。

没人比他更懂陛下的心思,收复草原,至少是收复通往西域这一条线的草原是陛下的心愿,也是近两年之内肯定要实现的目标。大军自然是舅舅亲率,而他不耐领着那么多人一点一点的压上,他就喜欢来个奇袭,从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把蛮族的所有计划都摁死在腹中。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