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边关搞建设(161)

作者:炼意 阅读记录

作者有话要说:从周三开始要在医院呆一周,也没办法带电脑去,加上最近两天因为家里人的恶性肿瘤确诊了,一家人的情绪都不太好,脑袋都是乱糟糟的,所以就打算早点完结算了。真的很抱歉,对一直跟下来的小可爱鞠个躬,实在对不起了。

第九十三章

出来这么长时间, 陶倚君从未想过这么快再回来。

她在回乡路上的情绪一直不太好,到家之前还专门拐了一趟, 去到阿耶落水的那个地方呆了一天一.夜。

这一天一.夜她没合眼, 一直在抄经文,用的是回来之前让纸坊专门给做的道家用的黄纸, 一笔一划都带着说不尽的思念。

随她一起过来的女婢们没有去打搅她, 只照着一日一餐给她做了饭食。

陶倚君身着纯白色深衣,腰间系着一条麻带,发丝在脑后拢成一束, 以白绸扎紧,全身上下除了耳坠子上缀着的两颗珍珠再无他物。

随她而来的车队规规矩矩的停在路边, 婢女和小仆也穿着素色麻衣, 安安静静的跪坐在她身后。再有霍家派来护送她的兵士们则圈在外围, 让出道路的同时,也不许人停留围观。

但是陶倚君又不是没有人见过, 她跟当年离开之前的长相并没有太大变化, 只是多了几分沉淀下来的从容。她自小就跟着她阿耶在这一片管理水利, 查看设施, 跟周围的乡邻也熟。有人见了她,再一想这位置可不是当年陶吏遇难的地方,顿时就断定了来人身份。

这些乡邻不敢突破军士的包围去骚扰陶倚君,但是他们可以议论啊,可以去陶倚君阿娘那里递话啊。

没错,陶倚君的阿娘就在这附近住着, 离陶家也就半日多的路程,跟陶父当年工作的地方一河之隔。

所幸陶母也不是个完全不懂事的人,她使人来请陶倚君,也是在第二日清晨,陶倚君将抄完的经文焚烧后撒入河水之后。

“烦请告知母亲,我需得先回族中见过族老,后日定会上门拜见母亲。”

来请陶倚君的婢女也就是个乡间的粗使丫头,见到这么大的排场,早就双.腿软得不行,还不是陶倚君说什么就是什么。

“阿亓,你送一送,顺便将大郎君使人带回来的东西送去娘子处。”

贴身伺候陶倚君的阿亓应下,点了健仆驾了两架车,带着陶母使来的婢女,沿着河上石桥去了对岸。

这边陶倚君也不再逗留,上车之后一路未停,直接到了陶家族地。

早就使人知会过她要回来,虽然隔壁的婶婶还在小方城教阿满一些东西,但婶婶的媳妇,陶倚君的堂嫂早已让人将陶家的房子收拾出来,每一处都干干净净的,全然不像是两三年未住过人的样子。

“阿妹一路奔波定然是辛苦了,嫂子让人烧了热水,锅上也蒸着你爱吃的藕盒。先去梳洗,吃过饭歇一会儿,等你堂兄下工回来再陪你去见族老们。”

婶婶家这位堂兄也在衙门做小吏,不过是文书吏,没有一点实权,薪资也低,却比面朝黄土背朝天要轻松很多。

“那就谢过嫂嫂了。”陶倚君在河边坐了一日一.夜,早已困顿不堪,现在能支撑着说话,都是在小方城练出来的。

吃过饭,她去自己闺房里躺下,在熟悉的环境中,她几乎是瞬间就睡了过去。

等醒来已经是夜幕初上,外间有人在说话,声音极低,但偶尔还是能听到一两句。

“伯娘她这是怎么个想法?阿君的婚事肯定是族里做主,她这样横插一脚,人家说不得还以为陶家怎么不待见他们兄妹了呢。”

“这事儿你别多嘴,族老他们自有理论,再有一个,阿君也不是不懂理的人,你看她一回来也是先回族里,并未去她阿娘处。行了行了,今日.你就在这边歇着,看着点阿君。这屋子多时未曾住人,有个什么缺的你在也能方便找寻。”

“我明白的,你回去吧。”

听了一会儿,应该是下工的堂兄和堂嫂。陶倚君起身束整了下衣衫鬓发,紧两步过去打开了门。

“阿兄,嫂嫂。”

听到陶倚君的声音,还没出院子的堂兄转过身,惊喜的看向她。

“阿君你可醒了。”堂兄是个有些呆气的好人,“我下工回来看到你还在休息,想着你昨夜一晚未睡,就没叫醒你。这会儿可还觉得疲惫?”

“好多了。”在堂兄面前,自己好像还是以前那个淘气的小丫头。

跟叔叔婶婶不同,堂兄比陶翕君要小一岁,但做事要稳重的多,就是脑子不太灵活,做个文书吏是最好,其他的他也做不下来。

“阿君饿了么,要不要吃点东西再去族老那里?”

“不用了,嫂嫂别忙活,让婢女们做就好。”陶倚君上前一步拉着嫂嫂的手,坐到院子里的石凳子上,“去之前,阿兄跟嫂嫂能不能先与我说说现在的情况,我心里也有个底。”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