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边关搞建设(171)

作者:炼意 阅读记录

到后来,肥料票都得凭缴税的凭证来领取,你交了多少税就能领相应多少票,多一张都没有。

当然了,很多人也学着城里人,在自己村里建了卫生间,甚至自家也有,缓解了不少压力,但是肥力似乎没有官府专门做的那个好。

李县令凭借这个堆肥的法子,到年底考核的时候,优上是跑不掉了,得了不少赏赐。陛下要他选择换个地方任职,还是继续呆下去,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

边城现在修建得固若金汤,外加临近边线上耸立了十七座邬堡,每座邬堡之间有暗道相连,守望互助,那些蛮族不可能全线排开攻击。他们试探着来了两三次,每次都大败而归,据说现在蛮族都是绕着小方城在走。

陶倚君婚后第三年,总攻的号角吹响。由卫大将军,骠骑将军带领的大军直接开赴草原,誓要把蛮族彻底打败。

这次出征前,霍去病将自己的独子送了过来,拜托陶倚君帮她照顾教导。

“若是我没能回来,以后,就拜托你了。”

其实陛下的意思是让霍光来教导霍去病的独子,再不然,送入宫中,与太子一同生活也是可以的。但是霍去病统统拒绝了,再加上有卫青作保,而陶倚君本人的能力也足以让陛下信任,是以,霍去病才会阵前托子。

随霍大将军一起行动的,还有大郎陶翕君。他现在已经是霍去病最得力的手下,朔方的三位副将之一。大郎虽然脑子没有妹妹灵活,但是这几年来,时不时收到妹妹的来信,其中有她整理出的兵法计策,还有对蛮族的各种分析。这些资料都来自于商队,她那些茶馆酒肆可不是白修建的,里面的小二也罢,说书先生也好,甚至不起眼的跑堂,都可能是情报人员。

这些人将情报汇聚于陶倚君处,而她整理之后,直接送至陛下处。有些无关紧要的,便用来教导兄长如何审时度势,如何因地制宜的调兵遣将。最重要的是,她还给出征的队伍里配备了医士。这些医士并非坐堂问诊的大夫郎中,他们只擅长刀伤外科和行军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疾病,另外最重要的,是监督兵士将领们的吃食安全。

历史上的霍去病可是大战后不久就去世了,据说就是在行军途中饮用食用了被蛮族污染过的食物,她虽然不敢肯定能改变,但尽力去尝试一下还是值得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她这些年在小方城的经营,让边城的实力比历史同期要强大了很多,加上屯田和经贸往来的加成,并没有倾举国之力就支撑了大军的战斗。而且她在这两三年间集思广益做出来的行军干粮也立了奇功。以前还需要停留补给,现在则可以日夜兼程到达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

于是,这场战役不到一年就结束了,蛮族战败,而因为奇兵突袭让他们的首领提前身亡,蛮族内部发生了争权夺利的内斗,两者相加之下,原本就不是很统一的南蛮北蛮彻底分裂,被赶出了最肥沃的草原,彻底稳定了大汉通往西域的商道。

在凯旋归来的那一天,边城里的百姓载歌载舞,穿着最好的衣衫,簪上最漂亮的花朵,在城外迎接将士们的凯旋。

凯旋之后便是陛下论功行赏。

霍桐依然稳坐玉门关大将军的位置。陶翕君则接手了阳关,成为坐镇一方的大将军。

陶惜君因为兄长和姐夫的职位高升了,自己也被长姐严加教导,最后嫁到牛家,成为牛五郎的妻子。

五郎虽然没有三郎那么厉害,但是他性格温和,为人文雅风趣,配陶惜君绰绰有余。

原本马家是想来求娶的,但是马家的彪悍和心计深沉让陶倚君不放心,选来选去,选了个最没有竞争力的牛五郎,也是掉了好多人的眼睛。‘

但是陶惜君觉得很满意,她知道自己不若兄姐嫂子那般厉害,背靠着兄姐,带着丰厚的嫁妆,跟牛五郎平平淡淡踏踏实实的过一辈子也挺好的。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迎风破浪,她就只是个普通而平凡的小女孩,郎君疼宠,儿孙孝顺,她这一辈子就心满意足了。

战后第三年,陶倚君生下一对双胞胎。大的是个男孩儿,长得跟霍桐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出生后除了挨了一屁.股哼唧了两声后,再没有哭闹过。小的是个女孩儿,柔美秀气,娇气得很,一点点不舒服就哼哼唧唧的。霍桐把她当成掌心宝,回家第一件事先看老婆,然后就是抱着女儿不放手。这个时候,陶倚君就会抱着大郎,母子俩一个表情的看着傻爹逗女儿。

大郎和阿满的子女缘强很多,已经五年抱仨了。三个都是小子,皮的不行。

阿满带着孩子一半的时间在小方城,一半时间在阳关。大郎五岁之后就丢到阳关跟他爹折腾去了,两个小的时常让阿满在家里发出河东狮吼。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