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庸臣(42)

蔡老御史还想重头细说,不止罗文谦,白勇这些直肠子一听到蔡老御史这架势就犯晕,连忙阻止道:“那件事到底是什么?”

蔡老御史沉声说:“助张统领掩人耳目暗会太子!”

蔡子言嘴唇微动,那件事后没几天就被蔡老御史逼问出来了。他下意识地望向君闲,只见他神色宁定,并不在意。

罗文谦不甘心地问:“难道蔡公子也见到了太子?”

蔡子言正要答,赵砺挥手打断,因为现在已经不容他们细说了,“太子是从我引去见张统领的,罗督军不必再怀疑。”他话中的不耐烦很明显,显然早就对罗文谦不满了。

若不是君闲非要等蔡老御史来了以后才说,他早就把罗文谦往死里反驳。

罗文谦显然没想到君闲居然与赵砺有旧,顿时语塞。说起来,君闲与赵砺认识还是因为当初景桓将楼船拆得面目全非。

谁能想到当初那个怒斥两个败家子不学无术的将军居然有个怪癖,就是喜欢把无关紧要的事写成长信让密探拿去练手,有个可怜的密探在任务时失误了,被迫一个月跑了三趟风州,送了三封跟韩渊详细描述三道菜色的‘密信’。要知道来回往返最快都是十天,这密探一个月都是在马上度过的。

君闲的院落还算守卫森严,很快就被赵砺拿来试手,他正是这样搭上赵砺的,一来二去,也知道这人脑袋里纯正的武人心思。

君闲收回思绪,微笑着说:“现在轮到罗督军来说说,你是怎么知道韩渊来到帝京的,难道帝京里罗督军手下有人见过韩渊?还是巡防营中有人见到他禀告给罗督军听?韩渊露面的那次,不正是在武生营里跟赵将军相见吗?罗督军怎么不说赵将军与韩渊勾结?或者罗督军知道赵将军这样做是经过太子授意,诬陷赵将军是毫无意义的,所以才将矛头指向武侯府?还是说只是奉十七王爷之命将武侯置诸死地?”

一口气问完,君闲已敛笑,赵砺则立刻命人将罗文谦拿下,羁押到别处。

连蔡老御史都没有反对,在场本就与督军不和的诸将自然没有意见,对罗文谦的辩驳声充耳不闻。待帐中安静下来,蔡老御史脸色凝重:“十七王爷当真要反了吗?”

御史所做的事其实跟唐清的差不多,都是注意朝中及各州官员的异动,所以一经分析,立即明白谁说的是假话。事先他远没有料到十七王爷居然会铤而走险,自然没往坏的方向联想。

赵砺不想直言打击这位老臣,抹抹脸上的胡渣子,开始调配巡防营诸将。

君闲一语不发地听赵砺说完,凝视着百里外的火光,心中百味杂陈,那年的宫宴里,十七在他耳边说他是那个因。十七的心思跟景王一样,只不过更痴狂,更不顾一切,也更憎恨……

白勇却有些疑惑,“常山呢?江口我有把握守着,而常山虽然寻常百姓不敢定居,接受过训练的人要翻越却也不难。”

见赵砺面带忧色地望过来,君闲沉沉应道:“常山,交给幼军。”

在场的人都是军中老人,也都见识过当朝的幼军是什么模样,当然感觉到这话到底有多沉重。只不过已经不能分兵了,皇城跟城西都是重中之重,即使是靠完全消耗幼军守住常山,也好过这其中一个失守。

他们第一次正眼看这个年幼的幼军统领,离他最近的白勇更是用力一拍他的肩膀:“好小子!活着回来我给你敬杯酒!”

君闲黑眸邃亮,笑着说:“一杯恐怕不够!”

众人已经知道自己的职责,心中反而轻松了许多,听到这年轻人都这么爽快,朗声齐道:“当然要喝个不醉不归!”

目光相触,俱是一笑。

眼前一派欢欣,蔡家父子思及朝中毫不知情的官员,这么多年来最为清晰地感觉到朝局如死水,再没有当年的朝气。蔡老御史步出帐外,闭起眼,神色微恸:“临朝,安逸太久了啊。”

第22章 夜雨(中)

帝京中的异常,早已被常山猛兽夜袭弄得警惕非常的幼军将士很快察觉出来,不约而同地赶往常山。

而君闲并不是一个人回到常山的,他身边还有赵砺手下的一名将领,叫徐江。徐江三十出头,曾跟赵砺携手击退辽军,是临朝有名的儒将。后来因为受伤就退回了帝京,担任清闲的职位。

沿路交谈,君闲简要地向徐江说了几个方案,在计划反复被纠正之后,很快就已经接近幼军新营。从前徐江也不是没有到过幼军,当知道临帝同意一个十五岁的少年担任幼军统领时,他们巡防营诸将还认为临帝终于下决心废掉幼军。当然,这点在景王出任督军时又变得不确定起来。

春溪笛晓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