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庸臣(73)

贡院之内,亦是月华如水。月轮转过了格局分明的前院,又到中庭。庭中栽着荷叶亭亭,取得是清高自洁的意思,倒是对了文人士子的胃口。

青年公子踱步中庭,缓缓品着莲叶清香,不知不觉便到了敞亮的水中亭,月下亭中,远远见那人凝着清寂夜空静立,心头许多烦闷尽消。

君闲心中念着我果然能寻到你,面上却佯作偶然撞见,含笑招呼:“殿下好兴致。”自己说完也觉得太过客套,又问了句:“今日可有见到林兄?”

景王有些讶然地转头看着君闲,有趣地问:“你居然记得他?你不是素来不把人放在眼里的吗?”

君闲微愕,讪然一笑:“殿下哪里的话,下官怎敢不将人放在眼里。”

景王转过身来坐下,贡院中找不到酒,桌上只摆着壶清茶,比起王府里是寒酸了许多,但配上莲叶田田,又有明月临水,竟是心神皆悦,他说:“不与人深交,不施恩不承情,在帝京之内,有几人是与你相熟的?这不是不将人放在眼里,难道是太过敬畏,不敢相交?”

见君闲不语,景王也知道在三州时的君闲远远比现在来得自在,他这人生来就不适合云谲波诡的帝京,也莫怪他千方百计摆脱武侯府的束缚……景王举起盛满清茶的瓷杯,问道:“喝吗?”

君闲正要接过,景王的手却微微用力,十指相扣,暖意犹存的瓷杯变得烫手不已,心中的悸动仿佛随着温茶泛出,溢满指间,泛滥心头。他凝望着神色与平常无异的景王,声音微涩:“殿下若是不想给,就不要戏弄下官了……”

景王仿佛没听出他的双关之语,遂了他意,放开手说:“再不喝茶就凉了。”

君闲举杯饮尽,似乎杯中是琼浆玉液,再望向景王时,已经敛起了方才的失态,笑着转开话题:“怎么不见小卫?”

景王凝着水月光华,似乎分外舒心,笑着说:“他去抓信鸽了。”

闻言,君闲也有趣地一笑:“这些士子还是这么不安分啊,下官看这亭外的景致也妙极,等下小卫若是满载而归,我们就在那做些旧时爱做的事可好?”

有些不学无术的家伙想考取功名,就会用信鸽跟外边传信,这是第一夜,往来的信鸽大多是来试水的。君闲这话说得坦然,景王也没有什么异样,刚提着几只信鸽走近水中亭的卫平疆可生生止住了脚步。

卫平疆常跟比自己年长的禁卫厮混,那些暧昧不明的混账话也听得多了,也不会再脸红。但他耳力极好,将君闲的话听得真切,一时僵在原处,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君闲却眼尖地看见了他,跃出亭外,理所当然地接过他手中的信鸽,拔出把锋利的匕首,利落地将羽毛跟内脏清理干净,又取了几片荷叶,包得仔细。熟练的动作让当过几年猎户的卫平疆都自叹弗如。

这夜,临朝堂堂摄政王,大名鼎鼎的禁军统领,御口亲封的摄政王府禁卫头头,在肃静、雅致、清名远播的贡院水亭前,以亭中木凳为柴薪,烤了数只牵系着几个士子前程的鸽子。

而刚爬上屋檐就见证了这等奇事的可怜孩子脚底一滑,立刻被巡逻的卫兵发现。他脚底抹油转身就逃,身后有许多持戟卫兵步步紧追:“什么人敢擅闯贡院!”

贡院中庭荷叶田田,掩住亭中景致,远远只见水雾弥漫,月影沉沉,隐约有人迟疑地问:“刚刚似乎有什么声音……”

有人笑答:“耗子。”

有人反驳:“兴许是白天那个徐家小子。”

第38章 马安事

春来江水汤汤,游船画舫络绎往来,廷尉钱胜站在江边静静等待,他入仕六年,靠着刚正的性子爬到廷尉的位置。

可这廷尉掌管天下刑狱,干的都是得罪人的差事,若不是如此,他也不会年纪轻轻就位列九卿。他迁为廷尉不到一年,就几乎把百官得罪光了。幸而还有同科进士张熙跟他交好,张熙眼下跟在掌巡防营的卫尉赵砺手下做事,虽然比不得他二品朱阶,但张熙与武官交好,日子倒是过得更自在。

半月前这场十几年来最古怪也最清明的科举就已结束,昨日刚放榜,贡院的差役就敲锣打鼓地把喜报传到各家,满街都还在议论着林家公子夺了榜首,却不知是哪个林家。

张熙跟钱胜在官场打滚六年,已见识过两回曲江宴,曲水流觞,才俊赠花的玩乐倒也不怎么在意了,所以没去打听。没想到第二日就接到了禁军统领府上传来的帖子。

随着官位渐高,他们上朝时没少见识蔡子言领着言官弹劾这禁军统领的盛况,几番下来,也认出了那家伙是六年前跟他们一起入贡院的少年。当初他跟随的那个人,自然就是当朝摄政王朱景桓。有了这认知,许多津津乐道的皇室秘辛也变了味。

春溪笛晓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