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通房要逆袭(434)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从家里出事到现在,哪怕心里再憋屈,阮思义都没有哭过。可是此时却忍不住嗓音发颤,手发抖。

“别哭……”

实在止不住,最后他用了最原始的仿佛,用嘴堵了上去……

泪水是咸的,不知怎么,却又多了那么一点甜……

……

第二日天还没亮,乔氏便悄悄起来了。

陈妈妈起的比她更早,一大早便在和面蒸馒头包子。

面是头一日醒好的,早上起来只用包了现剁好的馅儿,放在蒸笼上蒸好。到时,乔氏拿到市集上去卖,只用下面烧点柴禾热着就好。

“妈妈,你怎么又这么早起来?”

“年纪大了睡不着,就早点起来做事。”

“妈妈,你跟着我受苦了……”

“说什么呢小姐,妈妈不苦。”

两人搭手忙完,天也亮了。灶台是双灶口的,等包子蒸好,一旁煮的稀粥也好了。把蒸笼端了下来,陈妈妈就着火炒了一个青菜,乔氏从腌菜坛子里捡了点酱菜出来,然后便可以吃早饭了。

乔氏端着早饭出来,阮思义正站在正房门处往这边看,眼神刚好撞上出来的乔氏。乔氏脸红了,阮思义脸也疑是红了。

用罢早饭,两人便一起出摊去了。

把摊子摆好,两人坐下歇口气,阮思义手里突然被塞进一个微热的东西,低头一看,是一枚煮熟了的鸡蛋。

“呃,你昨晚儿累了,给你……”

“老板来两个包子。”

“哎,来了。”

看着手里的鸡蛋,阮思义很想说一句,他并没有累着。

☆、第185章番外之阮思义vs乔氏

  次年,乔氏生了一个女儿。

    阮思义第一次当爹,激动得几日才平复下来,给孩子起名叫阮承希。

日子继续日复一日的过着,因为多了一个吃饭的嘴,生活更加窘迫起来。

阮思义穷则思变,到处找可以赚钱的活计。功夫不负有心人,找了一个抄书的活儿,酬劳虽不高,但好在是长期的。

等女儿二岁的时候,乔氏提议离开京城,回阮思义原籍陕南。

“你既然决定想朝那个方向走,早晚都要回去的。”

阮思义默然,之后便开始收拾卖了宅子,迁徙回老家去。

历时一个月,一家四口才到了陕南的蔚县。

其实阮家在蔚县这里已经没什么人了,阮思义长这么大从来没回来过。可就如同乔氏所说的那样,既然有那种想法,总是要回来的,晚回来不如早回来。

一切都需从头开始。

幸好京城那宅子卖了三百多两银子,一时倒也不怕手头没钱。

住的宅子是租的,乔氏和阮思义观察了许久才选择住在这里。这里靠近市集,又够僻静,干什么都方便。

乔氏的包子摊重新开张,阮思义代写书信的摊子却是没有开,乔氏让他好好念书,争取明年能考上秀才。这一年的吃喝花用,卖宅子的钱可以用上许久。

是的,他们返回原籍也是为了如此。阮家的爵位被夺了,自是不在不能参加科举队列内。

阮思义一门心思扎进在学问里,乔氏出去摆摊,他便读书偶尔帮陈妈妈带带女儿。瞅着乔氏快收摊了,他便去接她。

次年,阮思义信心满满进了考场,却没有考中。

结果下来后,阮思义颓废得厉害。

十八岁之前,他是先生口里的好苗子,诗词歌赋制式文章样样不差,之后灰心丧气丢下学问许多年,如今却似乎捡不起来了。

他不愿再考,准备继续摆摊养家糊口,乔氏却骂他说,难不成你十几年梦想终于有一日可以摆在你面前,你却认怂了吗?

是啊,那是很久很久以前,他心底最渴望得到的,这种渴望从他开始拿笔就有了,却苦于身份所限,只能压于心底。

是啊,他怎么能认怂呢?

他能抛下/体面、颜面,抛下二十多年来的尊荣,成为一个落魄的代写书信的书生。他所有的自尊心气骨气都丢了,现在他又有何输不起的呢?

不过是重头再来罢了!之前的几年早已将以前的那个风流蕴藉的阮四爷碾轧尽碎,他能把自己一点点再拼凑起来,如今又何惧从头再来!

一年、两年,第三年阮思义终于考上了秀才。

次年参加乡试,落第。

此时的阮思义已经完全可以平静的面对失败了,他的心性已被世俗磨砺得极好。他找了家私塾,一边当夫子给人授业,闲暇之余帮乔氏照应包子摊。

这三年里,乔氏再度有孕,生下一子,取名阮致远。

三年的积累,阮思义再度下场,此次一举得了乡试的解元。

整个陕南都震动,阮思义却是带着妻小悄悄回了京城。

假面的盛宴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