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掌印太监的朱砂痣(167)

作者:话旧时 阅读记录

王咏站在坟前许久,才缓步回了驿馆。

他找到驿馆官员,说道:“陶兴的叶公子葬在这里,他生前久负盛名,死后凄凉,还望驿馆偶有闲暇,能对坟墓照拂一二。”

官员应了。

两人正说着话,外头忽又有官员投宿。

王咏向他望去,见是曾和他相谈甚欢的南渡县徐知县,心中备感亲切,含笑道:“徐公许久不见了。”

他和徐知县促膝长谈,聊了大半夜,徐知县问道:“厂臣如今是要去哪里巡查呢?”

“西厂已经裁撤了,”王咏摇头道,“我调任随都御马监太监。”

徐知县听了,微微叹息,说道:“如此,有圣上在,太监终归还有起复的机会吧。”

王咏不觉和他说得多了些:“我如今失势,再不能和从前相比了,况上意不可测,我此去随都,原本没抱什么多余的想法。”

徐知县惊讶地看着他。

他沉默许久,掩住唇,打了个哈欠,说自己行了一路,眼下已经困了。

王咏也有了些倦意,送他出门,回来后吹灯躺在床上。

他略微眯了一会儿,天色便已明了。出来用饭时瞧不见徐知县,王咏便问道:“徐公还在睡吗?”

驿馆里的下人道:“相公不知道吗?那位相公来了没多久,便连夜启程了,我们都觉得奇怪,今早还说这事呢。”

就这么走了?

王咏半是叹半是笑,道:“许是有什么必然要走的急事吧。”

·

王咏调任后,白总兵将他派往要塞的人全都撤了回去。张巡抚果然没有上奏调回梁吉钱成璧。

宫里倒是有动作,派遣陈端去随都司礼监做守备,意在照顾王咏,并震慑朝臣,告诉他们做得不要太过火,王咏虽然失势,却并未失宠。

十月末,越安三皇子带兵大举进犯,阳河重镇守军大败亏输,损失惨重,甚至险些丢掉两处要塞。

消息传到朝堂上,众人岂不知此地败就败在调走了王、梁、钱三人,如果叫皇帝和贤妃知道了,阳河重镇的涉事官员,还不知要得什么罪呢。

好在如今皇帝精神又不济了,拿到手的政务,又归了贤妃。

贤妃毕竟是后宫女子,出不得门,虽有不少内廷亲信,到底消息还是不灵通的。

满朝深恨王咏的人多,大臣们便将实情隐瞒下来,上奏说王太监不顾大局,与白总兵相争,致使兵力和粮草多有损失。

这次越安三皇子进犯,阳河重镇以少迎多,又兼粮草兵员等没能来得及补充,这才败了。

于是宫中贤妃下令,将王咏贬为少监。

十二月初,大臣们弹劾王咏好功,开边衅,才会导致越安进犯,又加上从前的罪名,这次,他们如愿以偿了。

贤妃彻底揭开了关于王咏官职调动上的遮羞布,贬他为良都皇陵御马监奉御,并调回陈端。

王咏刚刚收拾行李,来到良都,宫中又有一道命令下达,升良都司礼监刘太监为守备,并赐私宅,让王咏闲住。

这道命令当然引起了朝臣不满。

良都宦官衙门里,除去守备,全是获罪被贬谪了去的。而守备太监,素来只有从京中调任的,没有直接升任良都司礼监太监的。

更何况王咏属于刘太监名下,而这刘太监可不是什么好东西。

贤妃这一调动倒好,岂不是让刘太监重新得势吗!

到时候只要他肯提携,恐怕王咏很快便能复宠。

他们上书反对,而贤妃态度空前强硬。

那些反对的大臣,要么在午门外挨了大棍,里子面子全都丢了,要么被申斥,要么被贬。

如此过了没几日,朝堂中变安静下来,权当没有过王咏这个人,再也不提他了。

第83章 憾心遗事

永嘉十三年二月,杨固检病重。

他为仅剩的儿子做下的布置,到底还太薄弱。如果日后贤妃不肯还政于新帝,只怕儿子要一直被她牢牢地攥在手心里。

然而朝堂上,如今能让他信任的人不多,而信任之人,可以拿来当顾命大臣的,竟然一个都没有。

只有内廷的掌印太监卢清之,可以放心托付。

然而他毕竟只是个宦官,又从不肯对朝政表达自己的半分见解,便是把新帝托给了他,恐怕也无济于事。

杨固检对此毫无办法,只能叫来卢清之和陈端,嘱咐了又嘱咐。待实在没话说了,他便命人去召贤妃和二皇子来。

二皇子已经跑得很稳当了,进了内室,便扑到床边,在奶娘的示意下行了个不规整的礼,唤道:“父亲。”

大概是人之将死,看着自己不太喜欢的人,便也多了几分特殊的感情。

杨固检摸着他剃光的青头皮,难得地笑了笑,说道:“好孩子,下去玩吧。”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