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仵作(1119)

作者:凤今 阅读记录

“那朕呢?那些追随朕的人呢?哪个不是压上了身家性命?你孙儿败了,你责朕杀他心狠,他若是兵谏事成,今日只怕就是朕之近臣的头七!爱卿还会怜惜他们哪个是家中单传吗?”步惜欢瞅着榻上,眸中波澜已平,“朕还当你中年丧子,不忍管教孙儿,这才把他纵容成了这副性子,闹了半天,他是承了家风。”

何善其使尽气力,似乎想仰起头来说些什么,喉中却痰涎壅塞,咕声哑沉。

“爱卿啊,当年朕自身难保,而你要顾何氏一族,朕不怨你。可你不愿一博,朕亲政之后,就不该来沾这天子近臣的荣宠。你以为朕不知道那往临江茶楼里安插学子,宣扬皇后专宠祸国之论的事儿是谁授意的?你暗中所行之事未成,就与朝臣联名奏请选妃,你一贯不言立场,这事儿上却明明白白地出了回风头,你以为朕不知你在谋算什么?你是拿不准朕对何家的心思,想刺探朕,看看朕对你何家有几分忌惮、几分容忍,所以朕就处置给你看了,朕等于是拿对八府的处置告诉你了,朕不会动何家,但也不惧何家!你懂了,可你孙儿、孙女却想与朕一博,他们一个大行兵谏,要清朕之侧,一个勾结岭南,要害朕发妻,如今事败,爱卿怪朕心狠?”

“朕早有一言,想问问爱卿,江南水师乃朝廷之师,水师都督乃武职而非爵位,何来世袭之说?不是你见朕势微,生了割据一方,独霸水师之心,为何由着军中将士将孙儿拥为少都督?他自幼把朝廷之师当成他的囊中私物,朝廷要收回兵权,他岂能不跟朕拼命?还有,若不是爱卿当年既不想冒从龙之险,又想沾朕亲政后的荣宠,为何不明明白白的拒绝婚事?你孙女自幼就觉得后位该是她的,有此执念,是谁之过?”

步惜欢一口气问罢,何善其僵在榻上,枯槁之态形如老尸。

窗外起了风,枝影摇乱了人影,半晌,步惜欢道:“若非念及当年爱卿不曾落井下石,朕今日绝不会来此探望。”

说罢,他从窗前走来,经过榻旁未停,径直往外屋去了。

“陛下!”何善其猛咳了一声,一口血喷在了榻脚上,“陛下,罪臣的孙女……陛下打算如何发落?”

“朕已下旨将她押解回京,上元节前后应该能归。爱卿好好养病,兴许朕能恩准你们祖孙见上最后一面。”步惜欢住了脚步,却未回身,说罢便出了暖阁。

悠长的起驾之声在院中扬起,隐约可闻屋里传来悲哭之声,丫鬟端着新煎的药回来,见帝驾已然去得远了。

——

这年是嘉康初年,皇帝亲政的头一年,按祖制理应大庆,皇帝却以哀悼阵亡将士为由免了大庆之礼,如此一来,都城更没了年节的气氛,百姓不敢张灯结彩,坊市不敢大开庙会,连花街柳巷里都冷清得很,唯一一处敢高声喧哗的地方便是临江茶楼。

时局紧迫,许多学子没有回乡,他们一面为肃清朝堂叫好,一面担忧淮州和岭南的叛乱,担忧淮州的灾情和身陷叛党手中的凤驾安危。

然而叛乱的消息就跟断了似的,再未传入都城。

直到小年这天,清晨时分,城门刚开,一匹战马驰入了都城,马背上的小将高举捷报,一路高喝:“淮州捷报――十二月初二,皇后平淮州之叛,除不法漕商,淮州大安!”

临江茶楼刚开市,掌柜的拆下一扇门板,还没收好,听见捷报,咣的一声仰倒,被门板砸了个结结实实。

有几个学子衣衫还没穿好就从客栈里奔了出来,逢人便问:“刚刚捷报说什么?”

但凡能沿街喝报的捷报皆是已经奏过朝中的,得了圣旨恩准才敢布告于民,按规矩即刻便会有诏书张贴于四门,于是被捷报声惊醒的百姓无不涌向城门。

这是兵谏之后汴都城里最热闹的一天,自这天起,茶楼、酒肆里的人日渐多了起来,有些人从淮州回来,带了不少消息。

听说早先替凤驾南巡的是何家之女。

听说英睿皇后早在初二那天就平了淮州之叛,却一直压着消息,莫说朝中不知情,就连淮阳百姓和州衙外的叛党都不知情。

听说叛党大肆逼降商户,好些不法商户以钱粮助叛党招兵买马,所幸叛党因怕激起民变而未动赈灾粮,故而未曾伤及三万灾民。

听说前些日子关州军压近淮州,淮阳城戒严,城中人心惶惶,皆以为要起战事,却不料中旬过后,本该已经落入叛党手中的淮州军却忽然围城平叛,将城中的叛党和不法漕商一网打尽之后,州衙大开,刺史和别驾等州臣都好好的。刺史府张贴了告示,百姓这才知道皇后娘娘初二那天就亲手平了叛乱,因要引出不法漕商和朝中奸佞,便下了懿旨,封了州衙,假作被俘,瞒了天下半个月之久!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