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仵作(1247)

作者:凤今 阅读记录

当时,汴江已封,沈问玉是不可能渡江经南兴进入南图的,她唯一能走的唯有海路。大兴国土一分为二后,北燕只剩一个海港,那便是沂东港。而南图境内有个英州港,环海绕行,大船可达。但市舶港口向来盘查甚严,一个大兴女子能远渡入港,其背后必有人相助。

“那个人是谁?”暮青问巫旻,沈问玉前来投靠,如不盘问清楚她的来历,巫旻是绝不敢用她的,所以沈问玉背后的那个人是谁,巫旻极有可能知道。

巫旻道:“北燕帝,元修。”

“……”这又是一个意外的答案。

元修一贯主战,他下令和亲应该是想借和亲的仪仗引出呼延昊而杀之,那么……他会在计败之后命沈问玉假死,将她送入南图大皇子府中,与她联手谋夺南兴江山吗?

巫旻道:“当时,沈先生去信北燕帝献计,促成了本王与岭南王的会谋,本王亲眼见她将书信传递了出去,不会有错。”

暮青听后反倒更疑,岭南王本就受制于元修,元修若有与巫旻联手之意,差岭南王与巫旻联系便可,需要沈问玉从中促成吗?

“皇后殿下怎不问本王为何愿意告诉你这些?”见暮青自从听见北燕帝后就异常沉默,巫旻忍不住问道。

暮青的思绪被打断,漠然地看向巫旻。

巫旻倾身靠向暮青,被月杀横刀逼住,他毫无惧色,不怀好意地笑道:“她恨你入骨,你要小心些,被鬼盯上的人,早晚要入鬼门关的。”

说罢,巫旻仰头大笑,喉咙在刀刃上磨得血淋淋的,他却笑得快意。

暮青未加理会,带着侍卫便离开了宁福宫。

巫旻登基后,沈问玉仍然住在王府里,不出所料,王府里人去屋空,沈问玉不知所踪,她再次逃了。

日子一晃便进了三月,遍及五州的血洗声势渐渐落下了,先帝大葬于帝陵,圣女此行已带来了图鄂的降书和神殿的宝玺,百官正忙着准备隆重的复国大典。

大图复国,此乃盛事,洛都街头百花争艳,百姓喜气洋溢,两个月前重兵破城的景象仿佛只是梦一场。

暮青在驿馆里忙自己的事,她画了沈问玉的画像,又传来了巫旻府里的侍从,从侍从们口中询问出了于先生等人的身形相貌,一一画了画像,交由大图朝廷张榜缉拿,尽管她知道这些人很可能会易容,但除了这些事,她也无事可做——她在等登基大典,也在等那副能治步惜欢旧疾的药。

在神殿交出传国玉玺的那一日,暮青心中就已萌生去意,只因求药心切才留到今日。药乃入口之物,除非她亲自带回去,否则经谁之手她都不放心。且那日问起此药,大哥言之未尽,暮青每每回想,总有不安之感,故而坚持不见药不归国。

登基大典定在四月初八,巫瑾刚刚痛失父皇,又成日被一群老臣围着,肃清后党、战后军务、民生重建等要事堆积成山,暮青不便打扰,只好耐着性子等着,却没料到离登基大典还有半个月的时候,宫里忽然来了人。

暮青刚到花厅,传旨太监便率宫人们伏礼而拜,山呼千岁,甚是恭谨。

暮青问道:“何事?”

传旨太监道:“回殿下,奴才等人奉旨接您进宫叙话。”

辇车就停在驿馆外头,暮青上了辇车,月杀率一队侍卫护驾,浩浩荡荡地往洛都皇宫而去。

到了宫门前,无人敢命暮青下辇步行,辇车畅行无阻地入了后宫禁苑,停在了御花园外。

阳春时节,洛都已暖,御苑里金雀齐鸣百花争放,一阵女子的欢笑声从御花园深处传来。

暮青一愣,循声望去,见一株玉兰树下立着对璧人,男子玉带白袍,龙纹广袖迎风舒卷,若祥龙腾云,谪仙临世。女子月裙红裳,鬓边垂来一枝白玉兰,好似簪花,面如花娇。

女子道:“七郎,大图复国,神殿覆灭,你我此生之愿已了,日后总算能卸下身上的担子了。”

男子道:“嗯。”

女子道:“待瑾儿即位,朝政稳当了,你我便出宫去,游历天下山川,遍看四海民情,可好?”

男子道:“好。”

暮青愣在御苑外,太监宫女们低着头,仿佛聋哑之人。

半晌过后,巫瑾觉出有人,不由转身望来,四目相对的刹那,云天高远,日朗风清,人间已是阳春天,他的神魂却仿佛仍留在冬雷阵阵的那一日。

暮青快步走了过去,看着圣女问道:“大哥,姨母她……”

巫瑾神色凄黯,说道:“失心之症。”

暮青问:“何时之事?”

巫瑾道:“父皇大葬那日夜里。那夜我在大殿决事,宫人前来急禀,我赶到时,娘亲就已经是这副模样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