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仵作(1293)

作者:凤今 阅读记录

“我就是要逼你!成大事者,善知取舍,帝王之家,情义是不需要的,我们这样的人家也不需要!”

“你只有弃了那些情义,才能心如铁石,才能在这世道里披荆斩棘!”

姑母……

“元修。”暮青的话音将元修从那经年前的雪夜里唤了回来,看见他那双手,那双称帝六年也消不掉老茧的手,她就忍不住想起西北、想起大漠、想起她敬佩过的大将军,痛那精忠坦荡的儿郎再也回不来了。她放下密道之事,放下岭南之事,推心置腹地问,“当年,你们定下的君臣之约里没有你姑母和你爹,尤其是你姑母。杀母之仇不共戴天,阿欢亲政之后必定替母报仇。你可有想过,到那时你该怎么办?你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你姑母死,你有对策吗?”

元修不说话,他想过,但没有。交还西北帅印,求姑母活命吗?可一旦失了帅印,元家将毫无自保的筹码,拿什么保证皇帝能信守诺言?以西北之军和边关之重逼皇帝大赦吗?那便是逆臣,有违忠良之道。

“你想过,但没有两全之策。”元修能想到的办法,暮青都能猜到,她毕竟已经不是从前那个对政事毫无经验的人了,“所以,你们成为敌人是迟早的事。”

“那我该怎么办?我是该谋朝篡位,还是该大义灭亲?阿青,换作是你,你会如何抉择?”元修问。

“我抉择不了,但无论如何抉择,我都会在其位谋其政。”暮青看着元修,这才是她最痛心的,“换作是我,我当年绝不会一计不施,一兵不用。你那时手握帅印,将士视你为信仰,百姓敬你为战神,你却眼睁睁地看着呼延昊建辽称帝。你能告诉我,当年是怎么了吗?”

元修闻言垂着眼帘,没有回答。

暮青道:“你不说,我替你说,因为你那时就决定要与阿欢一争高下了,所以你不想在边关战事上耗费兵力。你手握帅印,心却已不在保家卫国上了。”

这话切中了要害,元修扶着窗台,讥诮地笑了一声,“保家卫国……我是能保得住元家,还是生来就该替步氏皇族戍守江山?我戍边十年,建功无数,上不负天恩,下不负己志,自认为对得起家国百姓!可我精忠报国,得到的是什么?是至亲相逼,天子夺爱!我戍守边疆,他夺我所爱,我为何不能与他一争高下?我元修也算得上这世间顶天立地的男儿,究竟哪儿比他差?”

“你不比他差,你只是……从未尝过挫折的滋味。”暮青道。

元修扬了扬眉,讥诮的神情尚未淡去,眉宇间又添了几分诧异的神色,仿佛不解此意。

暮青道:“我的话有错吗?我敬佩你精忠报国之志,也承认你的赫赫功绩,可你若非生在元家,当年离家从军,军营又岂是你说进就能进的?不论你家中在你身上打什么主意,你总归是因为生在元家才能如此由着性子。你的战功靠的的确是一身真本事,但以朝堂当时的政争局势而言,你若不是元修,任你有战神之能,边关帅印岂容你掌?”

“西北戍边,艰险苦累你甘愿,渴饮胡血你快意,你虽与家中政见不合,但当时废帝之机尚不成熟,家中逼你不紧,到底是由着你过了十年想过的日子。直至两国议和,你班师回朝,生父利用,伤了你的骄傲;姑母逼迫,使你苦闷煎熬;情场失意,令你不甘戍边;兄长暗害,叫你心痛欲绝。你人生前二十年没受过的挫折,一股脑儿全尝了,这世间有越挫越勇之人,也有一蹶不振之辈,你两者皆不是,你只是遭遇变故,改变了报国安邦之志罢了。”

“元修,这世间没人能够选择出身,你生在元家,身陷于两难的境地,怎么抉择都在情理之中。我的选择,你的选择,都不过是各有缘由罢了,哪怕你我为敌,我也不会怪你。让我失望的是你身为一军主帅的不作为和身为朋友的背叛,就算你能把我带回盛京,你我也回不到从前了。”

一番话说罢,暮青转身就走,手腕却忽然被人握住!

暮青回头,冷厉的目光撞上元修炽烈的眼神,那眼神太复杂,似混沌中坠来的铁石,焚着烈火,势欲吞人。

暮青捏紧掌下的梭刀,眸中怒意一绽,仿佛满江灯火齐放,摄人心魄的绚烂。

元修发力将暮青扯向自己,二人猛地撞向窗台,两名侍卫不敢回头,只是挪近两步,将窗子挡了个严严实实。

舱室里暗了下来,江上的灯火从侍卫之间的缝隙里透了进来,一缕一缕,流漫陆离。元修拥着暮青,当年马背上教骑,地宫中拔箭,都督府中宽衣受检,中军帐中负气争吵,少女的眼眸、玉手、话语乃至方才出水时那一幕惊心动魄的画面,皆如走马灯般在他脑海中交替着,如梦似幻,刻骨铭心。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