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仵作(397)

作者:凤今 阅读记录

这话说完没多久,赵良义便来了花厅,见着元修便道:“大将军,老夫人身边的小厮来传话,说是让您回相府。”

元修封了侯,但赵良义等人还是习惯称他为大将军。

元修瞄了暮青一眼,还真是让她说中了。

暮青低头喝茶,她只是无聊。抚恤银两案朝中拖得久,线索就在眼前,她却不能即刻出城去审奉县知县,昨晚让步惜欢查的第二件事也需些日子,城外那郑郎中的家人也没消息传来,她闷得都快长毛了,看见赵良义来了,只不过是磨磨嘴皮子而已,说到底就是职业病犯了。

“不去!”元修烦闷地回绝,回相府也没什么事,左不过是又跟他说宁昭病着的事儿。

自从上回别院诗会,胡婉从湖里带出的死人断手让宁昭受了惊,娘就整日在他跟前说宁昭病了,让他在朝中请个御医到宁国公府上给她瞧瞧。宁国公府要为郡主请御医,何需他出面?娘的心思他心如明镜,因一直没理会,这几日娘提的次数越发多了些,他昨晚有意躲回了侯府歇息。

“你还是回去的好。”暮青道,“这回让你回去,应该不是催婚,而是为了你昨晚去玉春楼的事。”

“大将军昨晚真逛窑子去了?”赵良义两眼瞪得如铜铃,古怪地看向元修,“大将军在边关十年,可是一回都没进过葛州城的窑子,怎么回了盛京,家中要给你议亲了,你反倒往窑子里钻了?”

他可是听说了,老夫人相中的是宁国公府的郡主!莫非大将军瞧不上?还是……

赵良义嘿嘿一笑,有些猥琐,“末将知道了,莫非大将军是想去窑子里先学学手艺,回去好伺候未来夫……”

“闭上你的嘴!”元修从耳根红到脖子,瞄了眼暮青,见她淡定喝着茶,眼皮子都没抬。他知道她常验尸,对这些话不似闺阁女儿那般听不得,但他却坐不下去了,急匆匆起身道,“我还得去趟镇国公府,老国公是我骑射功夫的启蒙老师,我回了京中还没去拜访过他,正巧你来了,和我一道儿去吧!”

说罢,他便带着赵良义急匆匆的走了。

暮青知道元修是去看季延的,季延昨夜染了风寒,老国公没忍心罚他,只说记着,待他身子好后再打。这话也就是说说,季延自小娇惯得紧,瞧他在家中受宠的样子便知是个会哄人的,待他身子好了,老国公八成会被他哄得免了罚。

元修走后,花厅里静了下来,暮青手中的茶没喝完,继续低头品着,脑海中却一直都是方才所说的催婚的事。

想着这事,不由想到大年初一太皇太后下了懿旨要给步惜欢选后,步惜欢说让她等着看戏,可这都快半个月了,怎么一点儿动静都没有?

好戏,在哪儿呢?

——

两日后,上元节。

好戏还真来了。

这日城中有花灯会,朝中安排了宫宴,宴请五胡使节。其实,朝中要议和,年节一过议和便是,但那些朝官偏偏要安排五胡使节在盛京闲住这半个月,带着他们领略盛京的繁华,以扬大兴国威。

草原民族剽悍,繁华富庶之地不但不会使他们忌惮,反而会令他们生出掠夺之心,议和之时会更加狮子大开口,朝臣此举不仅自大,而且蠢到家了!

但这对元修和暮青等主战派来说是好事,他们巴不得议和拖得越久越好。

暮青这几日称病不朝,连宫宴也不必参加,倒乐得在都督府里过节,只等晚上宫宴散了,步惜欢来带她出城去大寒寺。她过年那日在朝中受封,夜里又去宫宴,没和府里的人一起过年,上元节要在府里过,杨氏便张罗着出府去买些花灯回来添添喜气。杨氏杀了李本,李家的人还在京城,暮青不放心她一个人出去,便让月杀陪着。

但杨氏只出去了半个时辰便回来了,手里没提花灯,脸色古怪。

“出了何事?”暮青脸色一沉,莫非是出府后有人找杨氏的晦气?但瞧着她的脸色又不像。

“陛下……陛下他……”

“步惜欢怎么了?”暮青见杨氏的手往外指,撂了医书出了阁楼便往府外而去。

到了都督府外,暮青见人都往城门方向去,回头瞧见刘黑子牵出马来,上了战马便策马而去。

驰去城门,远远见一队华车正缓缓进城。

日冷风急,雪未融,华车四面彩帐,四角悬铃,红窗里熏香袅袅,隐约可见人影绰绰,公子俊美。

车队两旁护着御林卫,刀甲森森,长街两旁围观的内城各府小厮家丁均屏息噤声,人人都知盛京出大事了。

暮青在街尾勒马,远望城门,怔愣无言。

元隆十九年,正月初一,太皇太后懿旨为帝立后选妃。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