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尽荣华(1084)

作者:舒闲 阅读记录

“是。老奴去去便回。”

老仆行礼,脚步匆匆地往后院最隐蔽的小门跑去。今夜他们来时走的后院小门,刻意避开瓷源堂前院和中院的账房管事们。

荒废已久的旧库房,栗二老太爷独自站在大箱子前欣赏八大氏族第一代族长们倾尽全部财力觅得一位绘画大贤,历时半年之久绘出堪比皇城的瓷裕镇。

曾是一个荒凉不毛之地的河岸小村子,在八大氏族迁徒落户之后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

那源于祁山岭、终于燕峡岭的未知名河流被赋予生活之源的美誉。因八大氏族的族人们繁衍生息,溪河有了名字——瓷河。

小村子的十几户村民与迁徒来的八大氏族的族人们融为一体,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大氏族,第三代子孙真真正正成为族人,受强大氏族的庇佑。

瓷裕镇四面环山,八面有岭。山中矿土丰富,岭中果树遍地,瓷河浇灌的耕田种什么皆大丰收。短短三十年,当初十几户的小村子变成万余人的通商重镇,八大氏族的族人们以制瓷、通商、耕种为生。

瓷裕镇被瓷河一分而二,却不是真正意义的平分。河东偏少,河西偏多;河东居住的商贾乡绅居多,河西居住的百姓贩夫居多。

第一代族长们曾请来一位云游四方的风水师,夜观天象以星辰丈量瓷裕镇,定下四大堂的方位庇佑八大氏族百年兴旺、子嗣绵延的吉兆。这四大堂,正位于瓷裕镇的中心。

四大堂,它们的华丽恢弘已无言可赞。若将画中的四大堂建起来,那胜似天宫仙境亦不为过。

栗二老太爷眯起昏花的老眼凝睇画中的四大堂。衍盛堂、仙娥堂、贤德堂、隆福堂,画上的四大堂呈“王”字,能看出第一代族长们的雄心壮志。如今,除衍盛堂未改名,其余三处皆被改了名字。当年第一代族长们的宏伟大愿也变了味儿。

“栗二老太爷怎会在这儿?”

偶然路过后院的莫族长发现旧库房里有烛火亮,便唤出一名护卫跟随他一同进来。原以为是盗贼,或瓷源堂里哪个手脚不干净的管事来偷。没想到堆叠高至屋顶的大箱子后面,站着一位花甲老人。

栗二老太爷吓得手微抖,险些摔掉托在手里的烛台。他回首眯眼一看,板起脸训斥:“你这臭小子走路都不带响儿的,吓死老头子我,你罪过就大啦。”

“哈哈,栗二老太爷勿动怒,我作揖给你赔不是。”

莫族长规规矩矩鞠躬作揖赔礼,算是抚平栗二老太爷的不满。他恭敬地双手接来烛台放到旁边略高的大箱子上,瞟一眼展开的画。

“栗二老太爷,这画是哪儿来的,我从未见过呢。”

“你们这一辈儿无人看过它。我们这一辈儿仅有四人看过,如今二人已逝,莫老二在江南颐养天年,真正能记得它的只有我啦。”

栗二老太爷那只用帕子裹住的右手在画上轻轻抚摸,昏花老眼饱含慈爱,仿佛对待自己最疼爱的儿孙一般小心翼翼。

莫族长躬腰低首,仔仔细细地观察,发现画中的许多景致很熟悉,有些建筑似曾相识。但与现实中的建筑相比,画中的建筑更加辉煌华美,胜过京城的皇宫九城。

莫族长在画的右上角看到一处熟悉的村落,高高的石牌楼上雕凿着四个朱漆大字:莫氏族村。他惊愕地睁大眼睛再仔细察看一遍,石牌楼的雕纹与现今莫氏族村的石牌楼一模一样,连门柱上的八层团云纹的位置亦毫厘不差。

指着画上繁华的镇子,莫族长惊讶地问:“这是咱们的瓷裕镇?”

栗二老太爷投给他一个“废话”的鄙夷眼神,驼着腰、眯缝眼,继续欣赏画中的繁华小镇。

莫族长看到画中的瓷裕镇和莫氏族村,猛然想起自家的老私库里也藏着一幅画。

第790章 差一点儿翻脸

去取画的老仆气喘吁吁地跑进来,看到守在门口的护卫,以及站在栗二老太爷身边的莫族长,他吓得没敢出声。

栗二老太爷头也不抬地问:“画取来了?”

“是,取来了。”

“拿来。”

老仆将画送上。因大箱子实在没有多余的地方,便和莫族长一起展开这幅新画。

莫族长心中疑惑,边展开边思考栗二老太爷为何风雪夜跑来赏画呢?难道两幅画有什么秘密?

栗二老太爷站得太久有些体力不支,他扶着大箱子回头寻找能坐的地方。可惜破败的大箱子落满灰尘,实在没法子坐着歇歇。

莫族长吩咐护卫去中院搬把椅子来,就说他在后院查看账目缺把椅子坐。

护卫去了,片刻返回来,果真多了两把椅子。一把给栗二老太爷,一把给莫族长。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