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的锦鲤小厨[古穿今](75)

作者:椰兮 阅读记录

炸好的油条外皮酥脆,内里柔软,沥干油后,趁热一口咬下去,嘴边留下一小圈油润。

“小师傅,有你的指导,这油条炸得太好了。”周家禾用手捻起一条,撕成三份跟小黄、小许分吃,他们早就馋得不行了。

再想到这油条是他们几人一起合作炸出来的,更是满腔的快乐。

“好,你们今天就在一旁练习炸油条吧,直到我说可以,你们做的油条就可以摆出去卖了。”

有得卖=有提成,两个小伙计精神头猛地上来,跟摩拳擦掌的周家禾一齐点头。

“是是是。”

娄甯洗干净手,自己则准备做影视基地那边发来的订单。

道具供货进展顺利,那头,姜娜也把重新出发的新一期推文发送出去。

一石激起千层浪,姜娜没有想到,自己发出的这一推文,一传十,十传百,没过几天,好几万的阅读量。

不能解释为亲友帮推,因为她打开自己微信上的“看一看”,翻到这一条推文,都能看到排满一页的评论。

这个热度未免也太恐怖了吧?

以前就算是亲友捧场,也没有收到过这么多的转发推荐和打赏。

姜娜有点懵,自己写的推文有那么好吗?

一看评论,破案了:大家都是被馋的。

馋得看完还舍不得退出,纷纷存图、推荐,还要写上欺骗性满满的“看一看”评论——

“这个推送,真是引发我深思的引路星!从中得到了很多力量,强推。”

“太好哭了,太励志了,看完不敢不立刻爬起来奋斗。”

“想创业的朋友们不可错过的一篇推文,干货满满,经历丰富,不点,你一定后悔。”

“看完这篇推文,立志去创业,告诉自己,加油!你可以!!”

这么多硬核推荐?于是更多的朋友圈好友产生了好奇,虽然看着标题也不太对(有营销内味儿了),但也怀着准备喝鸡汤的心情点进去,大不了不就是看一篇硬广嘛。

一点进去。

????

卧槽,怎么会是这么多五花八门的美食?

看起来每一个都还贼香!

……草,把人骗进来那个好友谁啊?

没骗人,真的太好哭了,口水都从眼睛里流出来了!

如果让鲸鱼论坛美食区的鱼友发现,就会觉得,啊这,这个场景,可真是似曾相识:)

看过推文的人都嘴痒不已——

不能只有我们被馋到!!

于是他们也开始复制黏贴,打上换汤不换药的鸡汤推荐语,循环了新一轮欺骗式的吸引点击,对朋友圈进行报复。

虽然大多数人都是被馋走的,并没把有关创业的内容放在心上,但也不乏有的人看完,确实从中得到了一些经验。

比如兼职插画师小林,她正犹豫着要不要辞职,专心做桃宝自绘手机壳。

从头开始做网店,熬不出来怎么办?

但看到这个推文以后,她忽然生出了一股勇气——人家刚从大学毕业,就敢进烹饪学校从头学起。一年时间能够发展得这么好,可见努力+天赋+运气是跟成功挂了大钩的。她也有天赋和努力,为什么不敢试一试呢?

于是小林反手就打赏了撰写推文的公众号一百块钱,转头辞职做创业策划去了。

还在评论区讲述了这个故事以后,留下了努力宣言,结语就是“给自己两年时间,成功了就回来挖坟”。

姜娜看了还挺欣慰,好歹达到了最初的目的。

而更多阅读过这个推文的人,生出了要去探店的心思。

啊,太香了,先不管什么创业不创业的了,及时行乐,还是去吃吃喝喝吧!

但最神奇的还是,姜娜发现,自己写的推文竟然出现在了父母的朋友圈里。

他们不仅转发,还配上了励志鸡汤发言:

[这是一篇看似轻松诙谐,实则很有深度的文章,从一家小店的美食为入口,逐渐切入到店主背后的创业故事,既为想要创业的年轻人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又升华了文章主题,能够给人一定的思考。值得一看。]

想到之前父母看轻自己做公众号的态度,姜娜实在忍不住戳开了家群,转发推送并配文:[这个推文,是我写的。]

姜家颇受宠爱的大姐最近回国,但因为是含金量很低的海归空壳,找工作不顺利。

她看完父母在朋友圈转发的推文,还以为他们是在暗示她创业,可是自己一路顺风顺水,哪里受得了创业的苦哦?正要吐槽推文,就看到小妹发了一句——[是我写的]。

姜大姐顿时觉得她是意有所指,有些气恼地开始挑刺,说这个是个例啦,当不得真的啦,还不是对自己不负责,要是运气差一点不就赔光了巴拉巴拉。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