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难当(重生)(45)

作者:丹桂飘香 阅读记录

顾及眼下的场面, 宁斐只得先配合小舅父今日的安排。

“快快平身,舅父何故如此多礼。”

说着上前扶起镇国公, 身后众人也随之起了身。

众人落座, 宁斐和沈苑坐于主位,宁斐下首依次是镇国公及各位公子,沈苑一侧则是镇国公府女眷。

沈霁被安排在镇国公下首一位,可谓如坐针毡。落座前他百般推让, 无奈镇国公坚持, 他也只得接受, 心中暗暗后悔不该被仰慕冲昏头脑,答应跟着姐姐姐夫前来,今日场景他的身份实在是有些不合适。

从在府门前遇上程征开始便萦绕在身的局束之感愈加浓重, 落座后简直浑身如长刺般难受, 沈霁心想, 他简直宁愿被父亲毒打一顿也不想在这里待下去了。

还好,随着康王姐夫一一为姐姐引荐国公府众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冲淡了先时的静默,他才渐渐感受到一丝松弛。

镇国公府在十五年的戍北之战中牺牲良多,但如今人口还算兴盛。

老镇国公有三子一女,均是嫡出,分别是宁斐的三位舅父陶宗焕、陶宗洌、陶宗毅, 和已逝的皇后陶静容,其中陶宗毅与皇后娘娘是一对龙凤胎。

大爷是前一任镇国公,老镇国公去世后便承了爵位,只是未能从戍北之战的最后一场血战中生还,撇下大夫人谢氏和一个不满三岁的幼子,如今公府的五公子陶世钧。大爷和大夫人还有一个女儿,是镇国公府孙辈里的老大,也是唯一的一个小姐,名唤陶盈。她的父亲还在世时便嫁了人,夫婿家世不显,却是陶家军中一员猛将,因屡立战功,如今也已任着四品定威将军。

二爷陶宗洌是在宁斐尚未北上之时便牺牲了,留下两个儿子,分别是公府的大公子陶世显和二公子陶世明。宁斐得以北上,便是以二夫人马氏带着两位公子回京为质做交换的,二夫人后来在寡居汴京数年后抑郁而终。这两位公子如今都已娶妻生子,娶的均是低品级武将之家的女儿。

现任镇国公原先是府里的三爷,因为年纪最小,在北境一直被父亲和两位兄长护佑着,是故对两位兄长的感情异常深厚。

按照大梁的习俗,老镇国公和两位爷都不在世了,镇国公府应分家的。

据闻戍北之战结束,陶家奉诏回京并且安顿好之后,大夫人曾提出此事,但是被陶宗毅拒绝了,并且言辞恳切表示有他在一日,就不能眼见亲人四散,他必须代哥哥们照拂家眷。况且待世钧及冠,镇国公的爵位也是要归还于他的,万万没有分家的道理。

府里的大爷——前任镇国公中年方得一子,他去世之时独子年仅两岁。

当时戍北之战在最后关头,镇国公府在应对狄人最后疯狂反扑的同时,与以乾元帝为首的、朝中忌惮国公府兵权的势力的矛盾也愈加尖锐,大夫人一力主张由三爷陶宗毅承袭爵位。

因那个时候镇国公府着实需要一个盛年的当家人,大家都心知肚明,是故陶宗毅便没有过多推拒。其时当算是临危受命,但他执意言明爵位只是代承,待时机成熟便会归还侄儿。

现任镇国公陶宗毅娶妻李氏,育有三子,分别是三公子陶世锋、四公子陶世琛和六公子陶世诚。

李氏出身的敬远侯府也是武将世家,与陶家世代交好。李氏自小和已逝的皇后陶静容格外投缘,顺带着便也与陶静容的同胞哥哥十分相熟,两家顺理成章地定下了这段姻缘。

后来戍北之战开始,镇国公府几乎是举家迁往阑城。那时候的李氏年仅十四,还尚未与陶宗毅成婚。

李氏的母亲不舍女儿远嫁,也顾忌战事未明,准女婿前路难料,料想镇国公府也非不通情理之家,自己的难处想会被体谅,便琢磨着与国公夫人商议看能否解除婚约,打算给女儿在京中另觅夫家。

谁知李氏却坚决不肯,言非陶宗毅不嫁。一来她与陶宗毅算是青梅竹马,多少有些情谊在,二来她出身将门,本就钦佩镇国公府于国难当头之际的挺身而出之举,又怎能因此而退婚?那她岂不是成了那背信弃义的无胆鼠辈,以后还有何面目在世上立足。

就这样,李氏在及笄之后只身嫁去了西北阑城,一待就是十几年。

在阑城的日子并不比京里。十来年里战事虽时紧时松,但从未真正停止,是故陶家几房人并不像其他勋贵府里那样多少有些龃龉,反是相当和睦团结。

李氏本就是正直之人,在阑城这些年与陶家众人共同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变故,全然是从心底把大嫂和侄儿们当作家人的,自然不会有什么爵位承袭上的小心思。她与陶宗毅心意一致——世钧是国公府的长房嫡长孙,爵位自然是他的,这本就没什么可争竞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