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中过日子(199)

作者:牛奶花卷 阅读记录

“要有调动,可能要调到长城摩托厂,领导和我谈了两回了,我有些舍不得机床厂。”柳宵虽然还记得造车的梦想,但是机床厂是他一手养大的,就像另一个孩子,一时之间真有些难以割舍。

但他没答应,不过是想趁机讲些条件。

他不能光杆司令过去,要带人的。

这个人数他现在和领导的意见有点不统一。

他要带过去的人是这几年着重培养的技术骨干,不带过去他要心疼死。

这几人本来专业就偏向造自行车、摩托车,和机床厂有点格格不入。

他们在机床厂才是浪费。

这是他给自己留的后手,如果领导不让他负责国营车厂,他有考虑自己干,从小作坊做起。

“长城摩托厂在哪?规模如何。”京城大大小小的厂子太多了,宋红米一时还真想不起来。

而且她记得有长城汽车,没有长城摩托,而且也不是京城的吧。

不过她活了三辈子,也拿不准是不是平行世界,但是她肯定,绝对有差异的。

所以对于一些对不上号的信息,她也不会那么惊讶。

“摩托厂离咱这新家不近,骑自行车要一个多小时呢,但是我要去摩托厂当领导,有公车的,远点也无所谓。”

宁远窜了过来,“爹,有公车啊,我要学车!”

果然男孩子都爱车。

“爹爹最厉害了!”柳·宁悦·小棉袄都快星星眼了。

宋红米忍不住啧了声,“可以啊,终于混上公车了。”

应该级别、工资都有涨。

“其实机床厂那会儿领导也说可以拨辆车,我没要,离家那么近。”柳宵带头往里走,边走边说,“长城摩托厂最近日子不好过,前两年北方几个摩托厂和日本的厂家互相合作,虽然学的是人家淘汰的技术,但在国内却是领先的,本来摩托就是大件,想买的客户都要货比三家,长城摩托没有优势,技术不行,价格也不便宜,快卖不动了。”

宋红米想想也是,主要是现在国人兜里还没钱,购买力没有爆发出来,所以摩托还是买方市场,再过几年,到时候万元户多了,想买摩托的自然也多了,但那时候摩托车市场肯定竞争更激烈,“所以你又是临危受命了。”

不得不说,日本的摩托技术还真先进。

“爹一定可以的。”宁悦属于脑残粉。

柳宵点头,“可以这么说。”

“你注意点身体啊,这几年好不容易养回来一些了。”宋红米叹口气,她不反对柳宵接手摩托厂,人活着总要有点目标的,造摩托离造车又近了一步。

但是她知道,万事开头难,就像接手机床厂,刚开始多累啊。

柳宵连连点头,“肯定注意,年级大了,可不敢瞎嚯嚯。”

宁悦趁机说道,“我给爹熬人参鸡汤。”

宁远想了想,“那我陪爹玩乒乓球。”

柳宵转移话题,“这房子咋还这么多烂棚子,得拆了啊。”

宋红米憋笑,俩孩子七岁的时候,他们爷仨一起学的乒乓球。

但在他已经不是儿子的对手了。

他把原因归结到他身体协调性差,运动神经不发达。

总被虐菜,心里都有阴影了。

作者有话要说: 二合一啦,晚安。

第122章 六十年代养小崽(22)

因为俩小的还有一个多月小升初考试,她们搬家也不急在这之后。

且新家还要装修。

俩孩子也是懂事的,都选了那处三进的房子。

三进的四合院空间也很大的,她们一家四口一人一间房也住不完。

再说宋红米也不会和自家老公分开。

她决定主要修缮第二进。

第一进主要是大院和两间门房,大院里头都是违规建筑,显得杂乱无序,以拆为主。

第二进有正房、东厢、西厢和厨房。

正房就有四间,厢房也有两间。

到时候宋红米她们夫妻住正房,两个孩子分别住东西厢房。

仓房可以放在第一进的门房里。

至于第三进的联排房,房间更多,但是地方狭窄,工程量最大,还是简单收拾一下,以后再慢慢修缮。

这么一计划,旧房改造就明明白白的了。

至于那处更大的四进四合院,她准备做工作室。

正好两处房子离得不远,这样来回也方便。

现在很多知青返程,很多都没工作,京城不缺劳动力,所以找人修房子很容易,人工是真便宜。

但是她并没有着急。

要先计划好。

开了两次家庭会议,听取家人特别是俩孩子的意见,然后画出图纸来,这样再开工。

主要是时间足够。

第一步,大清洁加大拆。

这点全家同意。

院子里乱七八糟的棚子全部不留。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