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宠太子四岁半(68)

作者:纪凌云 阅读记录

萧荣随着翠钱所指,探头出去瞧——薄雾缭绕,夕阳的余晖洒下,一点儿佛塔的尖细直耸入云,远远的听见了僧人撞钟之声,一下又一下,荡得老远,回声不绝于耳。

“落日残阳,暮霭钟声,佛子诵经,远离城嚣,一心求学的苦日,今后便要伴随本宫了。”萧荣有感而发,本宫今年尚是稚童,才……五岁啊!

伴着悠远的钟声,周遭景色变化,来往行人渐多。

--------------------

作者有话要说:

架空,架空,架空

第44章 陆子芜

伴着悠远的钟声,周遭景色变化,来往行人渐多。

萧荣收回脑袋,帘子落下,隔绝外头的声响。

马车缓缓地行驶在街上,来往之人投来好奇的目光,过了石桥,便见一花岗岩石雕牌楼,上书鎏金红底大字——“问道”。牌楼下,站着满满当当的太学属官,官员之后是身穿太学之学服的监生,浩浩荡荡,人数众多。

赶车的车夫隔着帘子对车厢里的皇太子说:“殿下,太学属官于牌楼下迎接您来了。”

“嗯。”萧荣应了一声,兴致不高,任谁离家来读书,心情都不会太愉悦。

车马停在牌楼前,翠钱率先下车,此处不比宫里,来时轻车简行,人手不足,事事都要她亲为,她取了梯凳,低声道:“殿下,可以下车了——”

翠钱搭手搀扶萧荣下马车,她携着翠钱、小青子走到太学属官跟前。

“微臣(草民)拜见太子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免礼。”

国子监统辖下设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各学皆立博士,设祭酒一人负责管理。时年依《齐律》设五经策试之法,通过考试的可补掌故、太子舍人、郎中等官位。《齐律》又规,六品以上的官员子弟才可入学国子监,故国子监监生多为士族子弟,寒门子弟往往想要入学,需要经过层层选拔,方可成为生员。

此时,尚未有“科举”一说,士族子弟往往从弱冠起便由吏部直接从家里铨选入仕,不必经察举,多数士族子弟凭借家世门第而得中正高品,晋朝还未亡国时,王谢子弟常常弱冠入仕,历散骑中书郎等高品,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站在最前方的官员身穿绿色镶蓝边的圆领窄袖朝服,头戴官帽,腰间佩戴太学属官的绶带。

“微臣太学博士张有志见过殿下。”张博士出列,弯腰又行礼。

这一次,萧荣回礼了,她谦虚道:“张博士多礼了,学生见过张博士。”她的声音软糯好听,施施然行礼,仪态从容自然,有几分“小大人”的模样,引人喜爱。

萧荣自称“学生”,算是变相承认自己入学“太学”,让张博士按照学生之礼对待她即可。

张博士又介绍了其余几位太学的属官,萧荣有些脸盲,她扫了一眼,发现自己实在是记不住这几位太学官员,他们的服饰、官帽别无二致,敷衍的点点头,监生们让道,她与张博士一同往前走。

“方才殿下路过的拱桥名为‘聚贤桥’,仅一大拱,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远望似‘初月出云,长虹引涧’,淌秦淮河水,流经建康宫。”张博士一边走一边介绍着:“桥石雕刻质朴,左右对称二石狮,每逢月夜倒映,又为人称赞。”

“哦,”此等美景,萧荣已路过,实在是无心欣赏。

秋日桂花飘香,一路行来,树木葱郁,桂香四溢。

间或杂夹槐树、梨树、枣树,此时已不见花苞,入目皆是一片绿意。

嗅见桂香,萧荣倒是想起了方才在马车上吃的糕点,腹中饥肠辘辘,她舔了舔干涸的唇瓣,继续随着博士往前行。

众人路过太学正门,朱漆金边,正门牌匾鎏金大字——“太学”。

张博士给她介绍太学建立的历史,《大戴记》中言,“帝入太学,承师问道”,自“八王之乱”,士族南渡,王朝更迭,前朝—晋在鸡笼山下重建太学,后先祖效仿前朝,立建康太学。

先祖称帝,言,“戎马未歇,先行文教”,文人雅士汇京都,从中立五经博士,至今已有许久的年头。

今日为迎接太子仪驾特地休沐一日,张博士领着太子入了太学门,身后跟着的众监生各自散去,只剩下几位属官跟随。小青子被另外的监生安排去了学生休息的房间安置物品。

萧荣抬头一望,此地虽无雕梁画栋,宫内精美建筑,几间屋舍错落有致,古朴自然,穿堂后的红漆圆柱上雕刻圣人之言,拇指大小的刻字,满满当当,其余梁柱敷彩描花,间或树叶拂动发出粼粼之声,偶闻几句读诗声伴鸟鸣遥遥传来,静谧而别有书香墨韵。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