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咸鱼大佬搞种田(146)

作者:闫桔 阅读记录

王简似笑非笑,“你老人家不就巴不得我跟亲爹忤逆么?”

梁王:“……”

这小子……还真是叫人又爱又恨!

他这一生,奉承他的人如过江之鲫,最不缺的就是顺从恭维。能与他走到一起的曹复香和周项文皆是敢怼他有自己立场观点的。

现在多了一个王简。

这稚子说话刻薄,却字字带理,跟周项文他们一样,有时候让他讨厌,有时候又让他欢喜得紧。

“你这孙子,有点意思。”

王简:“那等会儿在家宴上,还得劳烦皇叔多多护着晚辈,要不然晚辈铁定被几个殿下拆骨入腹。”

梁王“哼”了一声,“老乌龟的崽,被他们吃了也好。”

王简歪着头看他,“我爹还有好几个儿子,我若被吃了,总有其他儿子顶替国公府的世子爵位,但你老人家就缺了一个牌友了。”

梁王:“……”

这话居然没毛病。

王简招来步辇,搀扶他道:“皇叔年迈,若劳累着了,晚辈还得被太后骂呢。”

梁王坐到步辇上,嘴上却不服老,“谁说我老了?”

王简:“你没老,晚辈就是觉得把精力留着多打几回牌,不是更好吗?”

梁王:“……”

边上伺候的仆人被这话逗笑了。

老头牌瘾大,宫里头的人都知道,因为先帝还在时也经常跟他打牌消遣。

中秋家宴设在朝阳宫,与此同时,后宫王太后正坐在铜镜前梳妆打扮,高椎髻上只别了一把玉梳栉,一朵做工精巧的金菊斜插到发髻中。

妆台上放了不少首饰,皆是她平日里喜爱的,她一一拿到头上比划。

刘嬷嬷提醒道:“主子还是素淡些好,免得叫宗亲嚼舌根。”

王太后撇了撇嘴,发牢骚道:“陛下丁忧三年便罢了,我也得跟着吃斋念佛,这叫什么事儿?”

刘嬷嬷耐心道:“低调些总是好的,主子就当是为陛下好了。”

王太后不痛快地搁下首饰,问道:“三郎可进宫了?”

刘嬷嬷:“方才听内侍说已经进宫了。”顿了顿,“好像还是跟梁王一块儿的。”

听到梁王,王太后失笑,“他俩怎么走到一块儿了?”

刘嬷嬷:“听内侍说两人刚好在宫门口碰头,便一起进来的。”

王太后把玩一支钗,似笑非笑道:“我这个弟弟倒真有点意思,不知瑞王和端王瞧见他跟皇叔混上了,会是何种表情。”

刘嬷嬷掩嘴笑道:“必定是匪夷所思的。”

王太后觉得心情大好,若是卫国公来了,那场面指不定剑拔弩张,她弟弟来了,那场面就有趣多了。

此刻朝阳宫里热热闹闹的,梁王辈分最大,他一到场,所有宗亲都向他行礼。

先帝只有梁王一个兄长和昭庆大长公主一个妹妹。

梁王子女众多,年轻的时候是出了名的风流老头儿,哪怕现在七老八十了,依旧风趣有气度。

昭庆大长公主则比他小得多,现年四十五岁,说起她的经历倒不比梁王差,也是个风流的主儿。

昭庆在年轻的时候曾招过两任驸马,结果两个都死了,也没留下子嗣。后来闲着无聊,便养了不少面首,还开办了一个文社。

说起她那个文社,还挺有名气,里头的成员皆是有才华的官家女子,要么琴技高超,棋艺精湛,要么就书画了得,反正总有一项拔尖儿的长处才能入得了。

京中贵女皆以能入文社为荣,挤破头都想进去。但大长公主挑剔,要人长得漂亮的,有本事的才行。

一旦你进入文社,便意味着婚嫁有着特殊的优势。

毕竟那是才女贵族的圈子,同时也意味着宽广的人脉。

只要哪家郎君听说女方是文社成员,家里的长辈总会刮目相看。

王太后总是羡慕她,因为论起守寡,昭庆的小日子简直不要太爽,养面首,办文社,出入自由,我行我素。

就她这个太后,天天守在深宫打打叶子牌,和几个太妃唠唠家常。稍微出格一点就是玩玩小太监,上回看中的小安子偏偏还被她老弟给杀了。

这让她找谁说理去?

老赵家的没一个不风流,先帝如此,梁王亦是,昭庆更是私生活混乱。

当初她还曾惦记过王简那个探花郎,年轻水嫩,又正经,比她养的那些面首好了不知多少倍。

鲜衣怒马的少年郎,又生得俊,干干净净的雏儿,谁不喜欢呢?

不过那只雏儿她也不敢轻易上手,那毕竟是卫国公的崽,又是天子的舅舅,太后的弟弟,她要想法子把王简弄到手,王太后指不定怎么搞-她。

还是看看好了。

这不,见到王简站在梁王身旁说话,昭庆还是挺诧异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