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咸鱼大佬搞种田(409)

作者:闫桔 阅读记录

秦致坤:“有空了可以给阿娘做一套护膝。”

方氏点头,戏谑问:“秦老板,一斤重的白叠子要多少文?”

秦宛如不客气道:“方娘子,要四百文,一文都不能少。”

方氏“啧啧”两声,嫌贵,“便宜些,给你买两斤。”

秦宛如摆手,“一文都不能少!”

众人看着娘俩讨价还价哄堂大笑,这家人的幽默感染了不少人,都觉得有意思。

段珍娘也出来凑热闹,二人进屋去看已经做出来的棉被,瞧见上面的“棉匠”二字,秦致坤好奇问:“这是三娘写的?”

秦宛如点头,“对,秦老板亲自写的。”

秦致坤捋胡子,“跟你二姐的字比起来是要差些。”

秦宛如不高兴道:“爹瞎说什么大实话。”

方氏看上面用红线圈的圆很是工整,问:“这是怎么弄的,还像模像样的。”

段珍娘道:“我们做了模型,布线网的时候把模型放上去,红线跟着模型来固定就可以了。”

方氏赞道:“这主意好,东西拿到手里就知道出自哪里,容易识别。”

秦致坤摸了摸棉被,“冬天盖这个暖和。”

秦宛如道:“把这阵子应付过去了给家里头也备几床用。”又道,“祖母怕冷,可用它缝制大袄御寒。”

方氏颇有几分感慨,“就你鬼点子多,竟想出这些名堂来折腾。”

段珍娘同秦宛如勾肩搭背,“我们前些日送到公主府的被褥,大长公主说这东西实用,挺不错。”

秦宛如:“还有三四家差人来拿散装的白叠子,说要拿去做团垫之物,姻伯母说四百文一斤,一厘都不能少。”

段珍娘唱双簧,“卖的就是稀奇!”

方氏笑着打了她们一板,是真真为她们感到高兴,仿佛看到两人一点点长成了参天大树,能独当一面扎根了。

夫妻俩在庄子里看整套流程工艺,看村民勾纱网,弹制,做标识,每一道都认真又严谨。

方氏越看越感到不可思议,想不明白自家闺女怎么知道这些东西。

秦致坤只能用玄学来解释,说道:“定是织女娘娘在梦里教她的。”

方氏:“……”

秦致坤:“回去后早晚都烧香供奉,盼着她保佑咱们闺女诸事顺遂。”

鉴于他明日还要上值,下午晚些时候夫妻俩就回城去了。

段珍娘同他们一并回去的,要把张家胡同的几人带过来试手,开始教第二批弹棉匠。

两辆马车上塞了三麻袋白叠子,拿到秦家剥棉籽。家里头人手多,老小都能利用起来,空闲时也能帮着处理些。

回到秦家后,家奴帮忙把东西扛进厢房,段珍娘去秦老夫人房里同她唠了阵儿家常。

秦老夫人握住她的手道:“这些时日可忙坏了吧?”

段珍娘高兴道:“祖母,就是要忙才好!”又道,“我和三妹巴不得忙起来才好,越忙生意就越好!”

秦老夫人笑眯眯道:“也得多注意着身体,勿要太过劳累。”

段珍娘摆手,“我还好,四处盯着他们做事就行,三妹就劳心些了,得手把手教,一遍又一遍说。

“有时候我都挺佩服她的,耐心极好。有个村民笨得要命,说了数十遍都还记不住,我急得都想敲他的头。但三妹说那人做事认真,就是动作慢些,结果你猜怎么着,现在那笨蛋出的活儿是五人里最好的,个个都称赞!”

秦老夫人轻拍她的手,“慢慢来,莫要着急。”

段珍娘点头,“我这会儿还得回去,先前张家胡同有几个人听说弹制被褥五十文一天的工钱也想学做,明儿我还得把他们带到庄子里学,学好了再由三妹带过来把平康坊的场子利用起来,争取在入冬的时候把全部白叠子都处理完。”

秦老夫人:“那你去忙。”

段珍娘:“过两日我们拿白叠子回来给祖母缝制大棉袄,可暖和了!”

秦老夫人笑得合不拢嘴,连声说好。

待段珍娘走后,秦致坤进屋来,说道:“三娘说剥棉籽是头疼活儿,我们带了三麻袋回来,一家老小都帮忙剥。”

秦老夫人:“反正都是闲着。”又道,“你们去庄子看过了,现在是何种情形?”

秦致坤坐到凳子上,比了个手势,“井井有条,采摘,晾晒,剥籽,弹制……每道工序都安排得妥当,跟我想象中的手忙脚乱完全不一样。”

秦老夫人感慨道:“你倒是小瞧她们了。”

秦致坤也觉得神奇,“起初我还觉得是珍娘带着三丫头做,现在看来,完全是反过来的,庄子里的诸事都是她上下安排,珍娘执行,两人配合得还不错。”

秦老夫人欣慰道:“你说这孩子怎么一下子就长成了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