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咸鱼大佬搞种田(521)

作者:闫桔 阅读记录

段珍娘应声好,又问:“怎么给工钱呀?”

窦氏问:“去年是怎么给的?”

秦宛如:“五十文一天。”

窦氏皱眉,“今年给不了这么高,按短工来算一月顶多八百文。”又道,“这事不需什么技巧,只要耐心就能做好。”

秦宛如摸下巴道:“不若咱们采取这种方式,一月六百文的保底,再加上数量,如果出活快,东西也能达到要求,就额外添,这样能有效防止磨洋工混时日的短工。”

段珍娘:“跟纺线一样按斤算,被褥子就按床算?”

秦宛如点头。

窦氏问:“若是只处理散装的呢?”

秦宛如:“那就固定讲好,一月八百文。”

窦氏想了想,觉得这法子可行,“既然有保底的工钱,总得做一些出来。”

段珍娘:“稍微熟练些的一天能出来一床。”

几人就工钱一事细细商议。

纺线和除籽都好计价,直接论斤算就行。

采摘一天农业市价也不过十文,农业劳力不含技术,没有门槛谁都能行,是非常低廉的。

回去后窦氏负责处理商铺事宜,秦宛如和段珍娘则去张家胡同找去年的弹棉匠。

胡同里还有三四人惦记着去年的短工,两人把他们找来,说起今年的计划。

如果是光弹制散装的白叠子,则是八百文一月。

弹制被褥分了保底工钱六百文一月,如果当月只有二十八天,则要交二十八床被褥保底,当月有三十天就要交三十床被褥,不论三斤还是五斤。

超出来的则按一床十五文算。

如果你每天能出两床被褥,假使三十天你提交了三十床后还有三十床溢出的,则再添四百五十文,这样一个月就能拿一贯零五十文了。

中午那餐仍旧提供,住所自寻。

这是针对熟手弹棉匠,至于新手,初期会压价,因为出不了活儿。

今年的雇佣条件明显比去年苛刻,因为白叠子的价格调整下来了。去年上乘白叠子散装的要四百文,而今年只要二百二十文,五斤重的被褥也才八百文。

工钱相对也会下调。

其中一人对弹制是非常熟练的,去年在平康坊尝到了甜头,平时也是做的短工,好奇问:“今年的短工能做多久呢?”

秦宛如看向段珍娘,“三五几月要吧?”

段珍娘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一千多亩白叠子呢,去年四十亩地就折腾了许久,两人一时也吃不准。

另一人道:“就是宿的地方不方便,过去了还得重新找房子。”

这的确是个问题。

柳婆子冷不丁道:“西市的商铺既然这般小,定然要再寻一个地方存放货物的。”

秦宛如:“姻伯母说把一处空置的宅子腾出来搁放。”又道,“郊外的庄子也会用作闵县与京城的中转仓库。”

柳婆子:“反正都要另外腾宅子,何不继续用平康坊的那处?”

段珍娘道:“那可是大娘的宅子。”

柳婆子:“老奴是觉得,京城里也可以像去年那样继续弹制,就在平康坊。一来那边有熟客,二来闵县离京到底有诸多不便,京里的弹制房可以用来应急,好比西市商铺是医馆,平康坊那边是药房,缺药的时候也能尽快接上。”

这番话令秦宛如陷入了沉思。

柳婆子继续说道:“反正去年夫人也打理过平康坊那边,轻车驾熟。咱们今年还可以找去年那批人去做,到时候伯爵夫人和夫人她们负责这边的周转,两位娘子则负责闵县那边的周转,双管齐下岂不更好?”

秦宛如:“这样的话得劳我阿娘操心了。”

柳婆子笑道:“赚了钱小娘子再分些给她,指不定多高兴呢。”

听到这话,秦宛如乐了,段珍娘也笑了起来,“自家闺女能赚钱了,姨母肯定高兴。”

秦宛如道:“那我晚上回去问问阿娘,她三两日抽空过去看看应是没问题的。”

段珍娘也道:“平康坊那处宅子的倒座房和后罩房也能再开十多把弹弓了。”

柳婆子摆手,“老奴觉得倒也没有必要开这么多出来,只是用于应急周转,若是缺了货物,再走一趟庄子就麻烦了,那边填补上也方便。”

秦宛如:“这事还得再商量商量。”说罢看向几个弹棉匠,“我们定的工钱就是这样了,你们回去考虑考虑,若是有意,就过来同家里的仆人说一说,若是最后决定在平康坊继续开,那就更方便你们了。”

“好,若是你们平康坊那边也开,我第一个来,比去闵县方便。”

“嗯,我们先商议商议。”

晚上秦宛如在饭桌上把今年继续在平康坊开弹弓的事情说了一下,问方氏觉得是否可行。

同类小说推荐: